中探协应急救援总队万里驰援土耳其,彰显中国救援力量



2月6日,土耳其连续发生两次7.8级地震,高楼大厦瞬间夷为平地,昔日繁华的城市顷刻支离破碎,超20万栋建筑物受损,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土耳其震中卡赫拉曼马拉什省救援现场

土耳其地球物理学专家Ovgun Ahmet Ercan称,地震发生的地方处于4个主要断裂带的交界位置,威力约为130颗原子弹持续爆炸了43秒。
中国探险协会应急救援总队派出冯岩、王兆友、王建林、许英强、王永言、范永刚、高红涛等7名队员,由冯岩担任队长,前往一线实施人道主义救援。

7名队员在为期5天的救援行动中,共搜索点位44个,2万多平方米,搜救到疑似生命活体9人,协助救出生还者3人。

中探协应急救援总队队员在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省实施救援


01


积极响应,远赴灾区

土耳其地震发生后,中国探险协会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积极响应,一边遴选人员组建救援团队,一边向中国驻土耳其使馆申请进行跨国救援。
这次救援时间紧、任务重。中国探险协会应急救援总队从全国报名的41名队员中,按照体能状况、地震救援专业证书及经验、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外语沟通能力等多重标准,严格选拔,最终组成7人的救援队伍。
据中探协应急委主任姚辉言介绍,土耳其地震发生后,应急委密切关注灾区情况变化,组建了灾情收集组。
前期收集了很多这次地震的现场资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预测和推演,评估救援的风险,针对推演的情况,又制定了许多套救援方案。
这场跨国救援,考虑到土耳其当地民俗文化与我国存在差异,应急委与队员也做了这方面的了解和准备。土耳其并不是英语国家,当地人大多使用土耳其语,应急委提前联系土耳其的华人找好翻译。
2月10日上午10点30分,7名队员携带生命探测仪、冲击钻、混凝土手持切割机等地震救援设备,分别乘坐波兰航空LO1092、香港航空HX337航班,经香港、波兰两地中转,飞往土耳其。

02

地震救援,刻不容缓

7名队员到达土耳其后,在当地警方的护送下,前往中国志愿者大本营集结。受土耳其灾害与应急管理局(AFAD)调派,于当地时间2月12日凌晨2点到达地震重灾区卡赫拉曼马拉什省实施救援。
“到达任务点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被眼前的场面震撼到了,眼睛也是湿润的,当时的心理状态,只能用敬畏自然来形容。”

中探协应急救援总队队员在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省实施救援


现场满目疮痍,住宅建筑粉碎性坍塌,土耳其受灾民众流落街头,无助地等待救援。
当时气温很低,幸存者守在废墟旁,废墟里埋着他们生死未卜的亲人。
 “一些老人守在倒塌的房子旁边,升起一堆火,当地政府安排了去处,他们执意守候在那里,等着家人被救出来。”
受灾情况要比预想的严重很多,原本7层的建筑只剩不到2层高的废墟,楼板压着楼板层层叠加,空间挤压严重。很多建筑都是垂直向下倒塌,并不是地震中常见的斜塌,救援起来十分困难,对装备、人员、技术的要求极高。

队员在灾区一处商店后住宅楼进行搜救探测,里面埋压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个刚出生20多天的婴儿


看到救援队的到来,无助的幸存者拉着队员的手大哭,用土耳其语说着:“救救我们的亲人……”
队员们先用生命探测仪进行搜寻,找到生命信号后,再与土耳其当地救援队、国际救援组织合作进行救援。
在一处救援现场,队员们探测到幸存者的生命信号,随即制定方案实施救援。
当时余震不断,十分危险,余震来临时会有人吹哨提醒,救援人员进行避险,余震结束后再进行探测,确认生命体征,继续施救。
先用大型机械移开大的建筑物,再进行手挖定位,随着与幸存者距离越来越近,队员动作更加小心谨慎,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救援,一位被埋压7天的幸存者终于被救出。
“他的气息非常微弱,眼睛可以睁开。灾难面前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很渺小的。”
救援人员为他盖上保温毯防止失温,现场的医生对他进行了简单的检查和治疗,将他送上了救护车。
“当时已经过了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所以每当探测到一个生命的时候,我们都非常兴奋,希望能赶快救出来。”

与其他救援组织合作成功救出一名幸存者


03

天灾之下,生离死别

震发生在凌晨4点钟,大部分居民正在熟睡,面对如此强烈的地震,高楼大厦顷刻瓦解,留给人们逃生的时间极为短暂。
虽然队员们争分夺秒地搜救幸存者,但救援难度极大,灾区震后迎来一场暴雪,一些地区的温度降到零度以下,被困废墟的幸存者很难保暖,这使得生命救援的窗口期非常之短。

中探协应急救援总队队员在土耳其卡赫拉曼马拉什省实施救援

回顾这次的救援经历,队员们对一个土耳其男孩印象深刻。
这个土耳其男孩的未婚妻被埋在坍塌的公寓里,他日夜守护在废墟旁边,救援队到达之后,男孩指着手机里的照片乞求救出未婚妻,眼神里充满了无助。
队员告诉他,无论废墟里面埋的是谁,都会尽最大努力救出来。
探测到2个微弱的生命信号之后,救援人员用大型机械和破拆工具挖开部分废墟,继续探测进行精准定位,为了防止对幸存者造成二次伤害,队员们徒手刨挖清理。
救援从当地时间上午9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3点,一刻也不敢停歇。
遗憾的是,2个搜救目标均已不幸遇难。男孩的未婚妻被抬出废墟时,已经成为一具冰冷的遗体。
队员们不断安抚男孩,心里满是难过和惋惜。
“那个男孩哭得非常伤心,感觉已经没有了希望。要是我们能够早点把她救出来,可能不是这个结果。”
回忆起整个救援过程,队员们仍心有余悸。
“大家本着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能多救一个就多救一个的原则,可能救援结果不尽人意,但是大家尽力了。”


队员们轮流在灾区志愿服务点吃面包充饥

与其他国家救援队联合救援

为了能多搜寻一些建筑,多挽救一些家庭,队员们基本上一天只吃一顿饭,其他时间饿了就吃点自带的压缩饼干或当地志愿者提供的面包。每天睡眠不到3个小时,休息的时候也是分组调休,背靠着背取暖,简单休整恢复体力。


04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

人性向善,不分种族。这场救援过程中,土耳其当地人的热情给了7名队员极大的鼓舞。
“在当地餐馆吃饭的时候,遇到的老板都不收钱,但都被我们婉拒了。”
在土耳其的机场,走到哪里都会有掌声。
救援现场,队员们偶尔会收到当地民众送的礼物,尽管他们因地震一无所有,他们仍旧不忘感恩。
一次收队的时候,队长冯岩发现当地人悄悄留下的一包食物,里面还有一张字条,用不完全正确的汉字写着:“谢谢你们。”

队员们收到当地民众食物
一个土耳其小女孩送给救援队员一袋糖果,一开始微笑着表达感谢,用土耳其语说着:“感谢你们拯救我们的家园,感谢中国人……”
下一秒女孩已经泣不成声了,队员通过翻译人员了解到,这个女孩的父母和一个4岁的弟弟还被埋在废墟下面。
距离和语言,阻挡不了大灾之下的人性温暖。
希望土耳其震区能尽早灾后重建,人民能恢复正常生活。
由于救援现场情况多发,余震不断,中探协应急委时刻关注一线队员的动向,监测回传数据的变化,随时处理队员上报的问题,尽最大努力为队员们提供后勤保障。
7名队员2月23日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飞塞尔维亚进行转机,25日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平安回国。

收队回国


05

训练提升,为了更好地救助

这次国际救援任务完成后,中探协应急委组织举办了一场为期5天的地震救援能力培训,来自江苏、河北、河南、山西、辽宁、甘肃、山东7个省14支队伍61名队员在北京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接受封闭式训练。

队员们学习了地震现场医疗、搜索、移除、破拆等技术,提高了地震救援实战能力,做好重特大地震灾害救援准备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