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玉
在体校从事射击、摩托车、航海多项运动,高中时被特招入伍八一摩托车队;
1995年,受命组建八一自行车队并兼摩托车队长;
2005年,任大校军衔的八一军体大队训练部长;
现役至退休,大校军衔16年。
从青涩选手到资深教练,再到八一军体大队训练部长,身份变,唯对体育热爱如初;
每一次项目更迭,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精彩章节;
每一次赛场风驰电掣,都是体育精神薪火相传与自我超越的见证;
每一份荣耀加冕的背后,都镌刻着军旅生涯的千锤百炼与矢志不渝。
他不仅是赛场上的佼佼者,更是体育精神的传播者;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军人本色,什么是体育人的执着与追求;
如今,虽已退役,但体育梦在他心中,依旧炽热;
体育活动已经是生活和习惯,体育道德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
世界军人运动会是世界最高级别的综合性军人运动会,被称为“军人的奥运会”,自1995年开始,每4年举行一次。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尤为特殊。它不仅标志着中国首次承办此类综合性国际军事体育赛事,更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迎来的又一国际体育盛事。
2019年10月21日,随着武汉东湖绿道上自行车项目赛程完美落幕,组委会颁出了本届军运会的首座公平竞赛奖杯,获奖的是中国八一自行车队。八一队队长李志玉和运动员师克俊,上台领取了奖杯。
众所不知的是,此时的八一队队长李志玉,原本已官至八一军体大队训练部部长,在功成名就之后临危受命,重返一线执教。那一刻,他是一名纯粹的、热爱体育的军人。
特招入伍进八一队
李志玉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但从小喜欢体育。得益于生长发育优势,他广泛涉猎篮球、足球、排球及田径等多项运动,中学时期还曾代表学校征战赛场,展现了不俗的运动天赋。
进入上世纪70年代,随着国内外政治气候的变化,中国体育迎来了复苏的春天。
在山东烟台这片体育氛围浓厚的土地上,李志玉的视野进一步拓宽,开始接触并深入摩托车、射击及航海等运动领域,为日后的体育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一次偶然机会,李志玉凭借出色的体育才能,被特招进入八一队。“起初,我前往山东省队参加集训。其后,八一队在全国范围内招生,我有幸被体校教练推荐。接着,八一队教练对我进行了体能和专项测试,最终我成功被选上。”
加入八一队后,李志玉如同“插上了翅膀”,进步神速,仅用3年时间便跻身全国前十的行列。
1982年,他迎来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在全国摩托车锦标赛中一举夺魁。
李志玉回忆说:“八一摩托队在全国处于一流水平。我在队里的成绩排不上前几名,因为前面有比我更优秀的队员。所以,我顺延等待机会。到了1982年,我已入伍5年,老队员逐渐离开运动场,这时我参加比赛,获得全国冠军,也算是机缘巧合。”
然而,胜利之后,迎接他的,却是项目调整的挑战。三轮车项目在全运会中被取消,迫使李志玉面临职业生涯的重要抉择。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转行,申请进入机关工作。
“我觉得摩托车竞技体育对我而言是一个瓶颈。如果要从三轮车转向两轮车继续发展,观察那些两轮车的高水平运动员后,我认为起码需要2~3年的时间去追赶。如果是这样,不如急流勇退。” 李志玉这样解释。
这次转型,本是无奈之举,却为李志玉开辟了另一条人生道路。
“精英训练营”的锤炼之旅
从0到冠军
体育大学教练班毕业后,李志玉肩负重任,开始组建八一自行车队,并兼任摩托车队队长。
李志玉说:“自行车和田径一样,是一个普及项目。全国有二十几个省份从事自行车项目,且多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上海、广东、辽宁、山东、江苏、四川、河南。原来的山西、甘肃等地,自行车项目水平也都比较高。此外还有吉林、黑龙江等省份。八一队要成立的话,需要在2~3年之内出成绩,走到全国前列。”
组建初期,最大的挑战并非成绩,而是队伍构建。李志玉说:“当时需要从全国各地选运动员,选运动员的同时,还要选教练。”
幸运的是,部队领导给予李志玉充分的支持与协助。经过一年不懈努力,队伍终于顺利地组建起来。
令人欣喜的是,八一自行车队组建后便迅速崭露头角。第一年便在全国比赛中斩获第六名,第三年更是勇夺冠军。其中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胜利,尤其令人难忘。
“自行车就像跑步一样,乍一看,似乎只要一个人跑得快就行,但其实公路比赛是一个团体项目。”
“在环青海湖的那场国际比赛,中国队以八一队为主体,还有其他省的队员来到我们这里进行赛前训练。有一个队员在国内公路比赛中算比较出色的,但他训练的节奏与国家队不太一致,便坚持按照原来所在省的训练节奏进行。于是,第一场比赛他就面临被淘汰的局面。我坚持通过战术安排、借助其他队员,以及团队的力量把他带上来,完成了这场比赛。”
李志玉强调, “因为公路自行车比赛有平路段、起伏路段、山路赛和冲刺段等不同类型。在赛程前期就放弃一个队员,是不合适的——这对最终的成绩和团队的整体都不利。而且,每一个队员在团队中都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也许当过兵的人会更容易理解——“体育从来都是一门超级大主课”。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关系着纪律养成、意志磨砺、团队协作、胜负观念等。
李志玉分享了当年和香港队的较量经历:“当时香港队的黄金宝,个人赛表现出色,常赢八一队。八一队的个人骑行能力虽强于香港队,但战术配合欠佳。为弥补这个差距,八一队参加职业比赛获取经验,赛前锁定主要对手与目标,预估对手战术并制定己方方案。比赛中,对手常突围领骑,迷惑、消耗八一队。经多次较量,八一队在对手个人突围后,对比其与大团的速度,以此判断是佯攻还是真突围。若大团稳定,按此速度,无需领骑,突围队员也会被追回。”
在这一系列与其他队伍的交锋及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中,李志玉逐渐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练,从此开启他长达10年的执教生涯。
2005年,八一自行车队组建10年后,随着八一足球队、八一游泳队、八一自行车队和八一射箭队——解放军4支体育队伍调整,李志玉转至机关工作,先后担任八一军体大队训练部副部长、部长职务,又是一个10年之久。
然而,本已功成名就的他,因为2019年的世界军人运动会,再次走向台前,重返一线,继续为中国的体育事业贡献力量与智慧。
“面对世界军人运动会首次在中国举办,争取金牌总数第一的目标,八一大队主要领导觉得我是一个能干实事的人,便与我沟通商量,问我能否重新回到第一线去当教练,组建队伍参加比赛。我很高兴,也很乐意。尽管年龄大了,但对于信任我的人和给予我的信任之事,我觉得一定要对得起这种信任。”
李志玉还说:“组织再一次让我兼任两个运动队的主要领导——八一自行车队长(兼教练)和八一铁人三项队书记。在三十几个项目队中,两次同时兼任两个八一队主要领导的情况很少。这是特殊历史背景造成的,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个特殊经历。”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李志玉全身心地投入到队伍的训练与备战之中。他精心制定训练计划,针对每个队员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不断优化战术安排,力求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在他的不懈努力与队员们的奋勇拼搏下,比赛结果自然也在预料之中——获得了女子个人和团体两块金牌。
体育活动是我的生活和习惯,体育道德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当过兵的李志玉,眼神中透着坚毅不拔的气质。因与体育的深度结缘,他又时刻洋溢着蓬勃的活力。在将诸多想法逐一落地、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中,李志玉越发深切地体会到体育资源的弥足珍贵。
回忆起2003年非典期间在山东威海的那场全国公路冠军赛,李志玉记忆犹新:“解放军包揽了公路所有项目的金牌——有6块,并且还是用的国产车。”
李志玉进而阐述了这次胜利的独特意义:“选用国产车主要基于两个背景因素。其一,国产车在价格方面较为亲民,性价比极高,而当时我们的经费状况并不宽裕,这是极为现实的考量。其二,从竞技体育的深层内涵来看,它绝非仅仅局限于运动场上运动员体能与技能的比拼,各国体育器材的性能及其影响力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划船、射击、射箭等众多项目,运动员均需借助体育器材,才能充分施展体能与技能的水平。而赛事的获胜者,实际上也成为体育器材的无形广告商。例如,中国运动员斩获诸多射击、划船、自行车奥运金牌,无疑会给中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并有力地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回顾过往,李志玉也感慨万分,因为他与体育的结缘实属偶然:“小时候因为纯粹的爱好,以及老师对我的喜爱,开始参与体育活动。如今回过头看,觉得从小多参与一些体育活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性格养成,以及目标追求都有着重大意义。而且,体育项目之间存在互通性,能够互相启发和促进提高。”
李志玉,这位兼具军人与体育人双重身份的杰出代表,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崇高精神。
在采访时,李志玉说:“体育活动是我的生活和习惯,体育道德是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他的故事,也印证了这一点,让我们看到军人的刚毅与体育的激情之间完美的交融,感受到跨越界限、勇于挑战的不懈追求。
李志玉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怀梦想,勇于实践,就能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