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人还将骑行局限于日常通勤、休闲出游时,他却毅然决然地踏上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沿丝绸之路骑行到巴黎,看奥运。
从北京到巴黎:穿越丝路的奥运逐梦之旅
2023年3月12日,朱志文从北京鸟巢出发,开启单人单车骑行之旅,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巴黎奥运会。
朱志文出发去巴黎,在鸟巢,骑友送上祝福 图源:朱志文
这场奥运之旅缘起于2016年。当时,朱志文从阿根廷乌斯怀亚骑行至巴西里约热内卢,赶上了里约奥运会。在那里,他结识了骑着三轮车宣传奥运的陈冠明。朱志文了解到,陈冠明此次南美-澳大利亚-东京的骑行,是其宣传奥运的收官之战。然而遗憾的是,陈冠明在骑行至阿根廷时,却因意外不幸离世。
为完成陈冠明的遗愿,朱志文策划了此次巴黎奥运逐梦之旅。他说:“东京奥运会赶上疫情,我没办法去了,那会只有运动员能入场,普通人根本没机会,就这么错过了。但之前的心愿还没达成,所以,我把希望寄托在了巴黎奥运会上,想着一定要在巴黎圆了这个梦。”
“我发现这里的老百姓特别鲜活热情,生活状态很平和。遇到的政府军也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恐怖、凶神恶煞,还是挺友善的。看到我这个外国人骑着自行车来,他们只是出于好奇想和我合影。合影的方式和我们平常差不多,虽然带着武器,但那是他们在坚守岗位的标志。”朱志文说。
在那里,朱志文还享受到一次国宾级的礼遇。快到边境时,朱志文正处于签证即将到期的紧张时刻,1~2天内他必须出境。但彼时,当地政府军在做礼拜,告知他夜晚前行有危险,让他留宿。可朱志文坚决要走。最终,政府军领导被他的坚持所打动,派一人骑摩托车护送他,前往二三十公里外下一个镇子的政府军政府大楼。到达后,那里的人也热情地招待了他。
第二天,两辆摩托车继续护送他。途中,他的车胎爆了,众人还帮忙拦下大卡车,将他的自行车放上去。到了边境附近,朱志文回忆:“护送人员扛着冲锋枪在前面开路,让我的车优先通行,一路为我开道,经过各个关卡时,都无需检查证件就直接放行,顺利出境。”
叙利亚,同样是一个历经磨难的国度。城市中,许多建筑都带着战争的伤痕,墙壁上弹孔累累。然而,朱志文却在这里看到了叙利亚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他说:“那里的建筑,上面被炸得如同废墟,可下面的店铺却依旧照常营业。这场景让我感到不可思议,仿佛战争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之后我到了大马士革,这里的人们似乎完全没有受到战争的阴影笼罩。”
我只是单纯地热爱骑行
朱志文在国内骑行 图源:朱志文
“我当时天方夜谭,随口一说要骑着自行车绕地球环一圈,所有人都哄堂大笑,说‘你在做白日梦’。”朱志文回忆道。
谈及为何选择骑行,朱志文解释道:“走路太慢,开车又太快,而骑车就刚刚好,慢悠悠的,能随时停下。如今户外装备很发达,我骑行时带上录音设备、锅、碗、瓢、盆,就像带一个简易的家。到了地方,支起帐篷,铺好防潮垫、充气垫和睡袋,下午能煮茶,早上能冲咖啡,正餐也能正常做,能充分感受这个世界。”
大学毕业后,朱志文在上海从事销售工作。然而,朝九晚五的忙碌生活并未让他感到满足,那颗怀揣梦想的心愈发躁动不安。工作2~3年后,他毅然辞去工作,带着攒下的20万元积蓄,于2012年5月1日,跨上一辆红色旅行自行车,后座驮着简单行囊,从上海人民广场出发,沿318国道开启了骑行之旅。
朱志文说:“当时我决定做这件事,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想法,没有受到外界任何因素的影响。我既没有面临失业、事业挫折,也没有遭受失恋打击,更不存在心理创伤或精神疾病等问题,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单纯地想要去做这件事。”
那一刻,他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即将踏上的,是一条艰难却又无比精彩的道路。而这个决定,也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朱志文在国外骑行 图源:朱志文
刚开始在国内骑行,困难重重。资金逐渐减少,身体疲惫,家人担忧,外界也充满质疑。但朱志文并未顾忌太多。“我刚开始出发时,什么都没想,就一股脑地往前冲,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完全是硬着头皮在闯荡。经验也是在这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这一路上,没少被人说,也常被人调侃。”
后来回想,出发时最大的困难并非资金,而是突破自我的决心,以及能否坚守初心、保持方向。
骑行惊魂记
骑行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康庄大道,而是充满荆棘与挑战的险途。朱志文称之为“跟死神擦肩而过的过程”。在12年的骑行生涯中,他遭遇了五六次抢劫,还经历4次车祸。
其中,在南美遭遇的那次抢劫,他记忆尤为深刻。
在厄瓜多尔骑行时,3个男子突然冲向朱志文,盯上了他车上的gopro相机。朱志文下意识地护住相机,大声呵斥:“你们要干什么?”可由于语言不通,对方根本不予理会,其中一人还猛地伸手抢夺。朱志文奋力反抗,双方瞬间扭打在一起。混乱中,一名歹徒掏出螺丝刀,狠狠地朝他刺来,朱志文躲避不及,鼻子被戳破,鲜血直流。
幸好警察及时赶到。由于警察没见过朱志文,也不明前因后果,便将所有人带回警局。到警局后,抢东西的人狡辩,警察不明就里,前往案发现场附近调查取证。直到听目击全过程的商铺大姐陈述,警察扣押了抢东西的人,朱志文的gopro才得以保住。
这并非朱志文首次遭遇抢劫,此前在南非的经历更是险象环生。
一天晚上,朱志文在骑行途中寻找露营地。当他推着自行车走进小巷时,一个年轻男子从背后悄悄靠近,举起手中的棍子,狠狠地砸向他的后脑勺。朱志文只觉脑袋一阵剧痛。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朱志文说:“我没被打倒,可脑袋突然一阵发麻,像是脑部神经触电了一样,手机也随之掉到地上。那家伙捡起手机,狂奔而去。”
朱志文强忍着剧痛,在路边坐了许久,才艰难起身,前往附近医院检查。这一棍,让他在医院足足躺了一个月。
经历多次抢劫后,朱志文不仅没有退却,反而还总结出一套应对危险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先判断形势。要是对方人多,还带着致命武器,那肯定保命要紧,他们要什么,我给什么。但如果对方没什么家伙,尤其是那些刚出社会的小年轻,只是出于好奇想抢东西,不太可能危及性命时,我就会考虑争取一下。毕竟在一些地方,要是把贵重物品给了他们,再想补齐装备可太难了,所以还是得根据具体环境来决定怎么做。”
朱志文还表示:“在那些危险的地方,我一直秉持平和、自然的心态。我知道,只要我这样,对方通常也不会把我怎么样。可要是我表现得慌张、害怕,甚至恐惧,对方肯定会更怀疑我的来意。所以,心态好的人在这些地方确实会更从容些。”
骑行于我,早已融入血脉
此前,巴黎之行的结束,对于朱志文来说,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骑行这件事,对我而言,早已融入血液、刻入骨髓。在我心里,骑自行车穿越七大洲的目标无比坚定,要是半途而废,我会很遗憾。在这条骑行之路上,我已倾注无数心血与热情,绝不能在未完成目标前就选择放弃。” 朱志文说道。
他说:“我骑行,并非为了获取什么具体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段人生旅程,而且是非常丰富的旅程。我不太看重目标,而更愿意用心去感受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哪怕遇到负面情绪,我也觉得这是旅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