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的柏油马路,宛如一条黑色的绸带,贯穿了整个小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中国探险协会会员、天璇队领队王晓英这样描述时隔10年重登涠洲岛的印象,“马路两旁,现代化的设施与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既保留了渔村的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元素,让这座小岛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在涠洲岛灯塔前合影
涠洲岛,位于北部湾海域,和北海银滩隔海相望,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也是广西最大的海岛。岛上世居者的姓氏超90个,形成了异于农村宗族聚居的异姓聚居现象,最早的岛民是来自福建的客家人。
和很多沿海地区一样,涠洲岛信奉妈祖,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妈祖文化。涠洲岛三婆出游活动每年举行一次,通常在年末举行,届时岛上热闹非凡。
中国探险协会携手华为鸿蒙智行举办的“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环国境线探索活动的天璇队,10月16日抵达广西北海,部分智界S9活动用车经船运上岛,在涠洲岛驰骋,探秘涠洲岛火山地质公园,深入体验当地慢生活。
涠洲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它被正式命名为“新岛”,归属于合浦郡。晋代刘欣期所著的《交州记》中也对涠洲岛有所描述:“去合浦八十里有涠洲,周回百里。”“合浦涠洲有石室,其里一石如鼓形。见榴杖倚著石壁,采珠人常祭之。”这里的“围洲”就是涠洲岛,意为“被水包围的陆地”。由此可知,晋代时,涠洲岛上已有采珠人聚居,以此谋生。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也曾赋诗,“日射涠洲廓,风斜北岛洋”, 让更多人知晓了涠洲岛。清咸丰年间,大量客家人迁徙至涠洲岛,为海岛注入新的生机。他们在此繁衍,传承独特文化。至今,客家话仍是岛上通用方言之一。涠洲岛自古以来都是军事战略之地,与海南岛相隔仅百余海里,是海南岛的前哨阵地。鲜少人知,1950年3月,这里曾发生了一场解放海南岛的“前哨战”,史称“涠洲岛之战”。解放战争后期,战败的北海国民党军残部逃窜至涠洲岛躲避,岛上残敌仗着自身海军优势,封锁涠洲岛周边五海里内的海域,并与盘踞在海南岛之敌相互配合。解放涠洲岛对于北海的全面解放意义重大,同时夺取岛上四百多艘舰船,对解放海南岛登陆作战有着关键作用。因此,这一战成为解放海南岛的关键。1950年3月5日,“解放海南岛的前哨战”在涠洲岛正式打响,经过两天激战,从抢滩登陆到解放全岛,最终大获全胜。时任解放军40军军长韩先楚在《跨海之战》中写道:“涠洲岛解放了,五百多敌人无一漏网,三百多只木帆船全部为我缴获,这对我军大举登陆海南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涠洲岛逐渐成为旅游胜地。2020年,涠洲岛成为广西第8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3年,作为北海旅游“双引擎”之一的涠洲岛,又被自然资源部授予“和美海岛”称号,成为涠洲岛荣获的又一国家级荣誉。“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拍摄的涠洲岛风光北海火山口地质公园又名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占地面积约26.88平方公里,公园以其独特的火山地质遗迹和自然生态而闻名,是整个涠洲岛火山地质景观的精华所在。“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岛上唯一的5A级景区。”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讲解员介绍道。“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拍摄的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全貌走进公园,宛如踏入地质奇观宝库。火山喷发的痕迹随处可见,千姿百态的火山熔岩形态各异,有的如蜿蜒巨龙,有的似凝固波浪,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火山喷发时的磅礴气势。火山灰,似细腻粉末覆盖大地,见证历史变迁。火山弹,像大自然投掷的“炮弹”,散落各处,充满神秘色彩。这里还有高耸险峻的海蚀崖,海浪不断拍打崖壁,轰鸣声阵阵。幽深神秘的海蚀洞,仿佛通向未知世界。宽阔平坦的海蚀平台,是天然观景台。游客在此能近距离观赏海浪与岩石的激烈碰撞,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沿着公园内的栈道漫步,海风拂面,五彩斑斓的岩石、清澈见底的海水、飞翔的海鸟构成了一幅迷人画卷,令人陶醉。
“这是一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火山口好似静默地诉说着地球的故事,火山岩的雄浑与大海的壮阔在这里完美交融。”中国探险协会会员、天璇队领队王晓英感慨道。
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之所以拥有独特火山地貌,与其特殊地理位置有关。
涠洲岛位于红河断裂北部边缘,处于太平洋板块、欧亚大陆板块和印度洋至澳大利亚板块三大板块共同作用范围。板块相互碰撞俯冲,形成多种深大断裂,造就复杂地质构造背景。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继俯冲至欧亚大陆板块底部,扰动地幔软流圈,使深部岩浆上涌形成地幔柱。地幔柱上涌加剧顶部岩石熔融,加上构造断裂影响,引发火山喷发。
“它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经过了4次大型火山喷发,第一期火山喷发在距今200万到90万年间。” 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讲解员补充说。
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讲解员为天璇队讲解
不仅如此,涠洲岛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讲解员还分享了火山岩的知识:“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幔中的熔浆受不平衡作用力,会从地壳薄弱或有裂缝处喷涌而出,喷出地壳形成的喷出型岩浆岩是玄武岩,没喷出的是侵入型岩浆岩,这里的喷出型岩浆岩主要是玄武岩结构。今年嫦娥六号登上月球背面,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动态独立展示国旗的国家,这面国旗就是用玄武岩制成的,规格是300毫米乘以200毫米,重量仅11.3克。”中国探险协会会员、著名探险家夏伯渝先生听后赞叹不已:“我觉得这非常了不起,令人惊叹。”为了深入了解涠洲岛的生产、生活,天璇队一行与当地村民进行了交谈。“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驾驶智界S7,畅游涠洲岛一位当地村民介绍,他们家在岛上已经是第四代了,女儿是第五代,祖辈是从北海银滩(以前叫白虎头村)过来的。“据说当时祖父划船迷路,偶然发现了这个岛,之后便回去带着家人、粮食和种子,划了一天一夜来到这里,从此在岛上定居。”涠洲岛距北海陆域约21海里,过去交通极为不便,几乎就是一座孤岛。当地村民回忆说, “我们小的时候,老码头在南湾街,要去北海需要从南湾街绕到鳄鱼山这边绕一圈。以前的船是很烂、很旧,人和动物一起乘船。动物在外面,人坐里面,船上还有很重的柴油味。出去读书一趟,如果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都不会回岛,因为太折腾了。而且岛上基础设施也不完善,每天只发电3个小时,有电的时候人们就抓紧洗澡、吃饭,之后就没电了。道路也都是泥巴路,到处黑漆漆的。”不过,北海对外开放40年来,涠洲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拍摄的涠洲岛村民住房当地村民说: “现在出岛方便多了。一是码头位置变了,建在距离北海最近的地方;二是现在的船更大,舒适度也高,对于体验过以前交通工具的人来说,现在的条件实在太幸福了;再者,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而且越来越好。”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驾驶智界S7,畅行在涠洲岛上
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当地很多离开的年轻人陆续回到涠洲岛,创业、生活。“我主要是做民宿和旅游相关的东西,这里的人90%都从事旅游业,年纪大一点的还会种一些农作物——主要以香蕉为主。”当地村民说。不仅如此, 现在的涠洲岛还整合了文旅体资源,陆续推出海边露营、海滩派对等一系列独具涠洲岛滨海特色的旅游活动,丰富了海岛旅游的内涵,也进一步提升了涠洲岛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中国探险协会会员、天璇队领队王晓英说:“曾经的渔村小巷,如今已变成繁华的商业街区,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店和餐馆。这些店铺,不仅提供各式各样的商品和美食,还成为游客们了解涠洲岛文化的重要窗口。这一刻,我仿佛看到涠洲岛的未来——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美好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