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便有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1月1日,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一滑翔伞基地发生严重事故,一架滑翔伞于飞行途中骤然失控,急速坠落。事发后,救援人员迅速赶至现场,但两人均已遇难。遇难的两人,一位是衡阳本地人,系事故滑翔伞的教练,持有相应的滑翔伞飞行资质;另一位是外地来此游玩的女大学生。事发前,双方已签订安全责任协议,并也都购买了保险。经了解,事故地点位于衡山景区外村落,不在景区范围内。
据悉,事故初步调查系机械故障导致。也有当地相关人员披露,动力滑翔伞升空约1分钟后便发生事故,可能是教练操作不当,未爬升至安全高度,最后失去平衡着地。中国探险协会会员陈鑫(一粒尘)分析道:“虽然目击者较少,但可以确认的是,此次事故飞行器是轮式动力伞,而非滑翔伞。这两种属于不同类型的飞行器。当然,还需要有关部门出具详细的事故报告,才能确切知晓事故原因。”事发后,衡阳市南岳区文旅广电体育局第一时间介入,滑翔伞项目暂停运营。当地政府部门召开紧急会议,成立工作专班,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及善后工作。截至发稿,事故的明确原因尚未对外公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生事故的飞行器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滑翔伞,却让滑翔伞运动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成为舆论焦点,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滑翔伞运动背后潜藏的风险。
滑翔伞运动:勇敢者的天空之舞
滑翔伞运动,作为一项充满魅力与挑战的航空运动,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当时,一些热爱登山的飞行员,在阿尔卑斯山区尝试从山坡高处乘降落伞滑翔而下,就此开启滑翔伞运动的篇章。1978年,法国登山家贝登用自制的高空方块伞,从山腰成功飞行至山脚,让滑翔伞运动正式诞生。1984年,来自法国的罗格 · 费龙从勃朗峰飞下,滑翔伞在一夕之间声名大噪,风靡全球。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滑翔伞运动迅速在欧美、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风行起来。20世纪80年代末,滑翔伞运动传入中国,随即迅猛发展。滑翔伞运动,从它的英文Paragliding就不难发现,它是降落伞与滑翔翼的结合,也就是用高空方块伞改良为性能上接近滑翔翼的综合体。从动力角度说,滑翔伞分为动力滑翔伞和无动力滑翔伞。据中国探险协会会员陈鑫(一粒尘)介绍,“无动力滑翔伞主要依靠自然的上升气流,比如热气流、山坡迎风面产生的动力气流等,以及飞行员操控伞翼来实现飞行。它的结构相对简单,由伞衣、伞绳、背带系统等构成,飞行时没有自带的动力装置来主动提供飞行动力。”“动力滑翔伞,是依靠汽油发动机带动桨叶提供动力来源,其结构除了具备类似无动力滑翔伞的伞衣、伞绳、背带系统外,还有发动机、螺旋桨,以及相应的燃油系统等部件。乘客与教练坐在轮式小车上,由教练操控发动机吹起伞翼,并控制油门大小、增加动力来实现起飞、降落及在空中的飞行操控。”
动力滑翔伞编队在中国(云南)探险旅游发展大会上进行表演
从类型上来看,滑翔伞一般分为三大类。
1. 特技飞行:通过对滑翔伞的极限性能操作,让滑翔伞完成各种极限动作。
2. 定点飞行:在降落时精准踩中固定靶点。
3. 越野飞行,又分为:
3.1 山地速降越野 :登上某座山峰后,用滑翔伞快速下山到指定地点;
3.2 开放式越野:根据气象条件,往任意方向直线飞行,从A点起飞到B点降落的直线最远距离和获取最大高度的飞行;
3.3 竞速飞行:适用于比赛,设置不同任务点科目;根据科目顺序,完成定向越野,以完成时间及效率计算成绩)。
此次衡阳滑翔伞基地事故令人痛心。然而,却并非首例。近年来,滑翔伞事故屡见报端。2021年2月14日,杭州富阳永安山滑翔伞基地在进行训练及带飞体验时,突发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据亲历者马女士讲述,她花费8000元在该基地报名学习。当天飞行时,风速急剧变化,教练员周某在起飞前对天气预判失误,贸然起飞,其后面对天气突变,又在迫降方式、迫降地点选择上出现严重偏差,最终坠落溪谷,酿成惨祸。2022年1月3日,浙江金顶飞行体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莫干山金顶飞行滑翔伞基地,飞行员张某违反单位制定的《双人滑翔伞飞行员守则》,在起飞前未将游客宋某的护具腰带和腿带固定在座袋上,也未仔细检查安全装备,致使游客在滑翔途中坠落地面,不幸身亡。2023年9月9日,湖南省株洲市的天元大桥上,一架动力滑翔伞飞行时发生意外,飞行员摔到桥面而受伤。据知情者透露,系机器发生故障,熄火导致意外发生。2024年4月11日,广西柳州市柳东新区九子岭大道九子岭公园西停车场入口处,发生一起双人轮式动力伞坠落事故,致2人受伤。事故直接原因为双人轮式动力伞在距离地面约15米高的空中,突然失控。间接原因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淡薄,未认真履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职责,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未提供双人轮式动力伞螺旋桨叶片检查维护、保养记录,未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广西柳州双人轮式动力伞坠落事故 图源:柳东新区管委会网站为何滑翔伞事故频发?从上述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相互交织。一方面,飞行员操作不当、对天气预判不准确、未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等人为失误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天气变化无常、设备突发故障等不可控的自然与机械因素,也为事故发生埋下了伏笔。
中国探险协会会员陈鑫(一粒尘)说,乘坐动力滑翔伞时,可能出现的机械故障不在少数,“如发动机突然熄火,原因可能是燃油供应不畅,像油管堵塞、油泵故障等,或者是火花塞故障、点火系统问题导致无法正常点火,也可能是发动机内部零部件损坏等。螺旋桨出现故障也较为常见,如因撞击到异物,导致桨叶变形、断裂,进而影响飞行的动力和平衡。还有传动系统故障,如皮带松动、断裂和链条脱链等情况,会使动力无法有效传递到螺旋桨上。”
另外陈鑫(一粒尘)还提到,像操控系统的拉索、摇杆等部件出现卡顿、断裂等问题,也会影响对伞翼和动力的操控,危及飞行安全。
此外,天气也影响极大。“侧风过大,容易使伞翼难以控制方向,导致偏离预定航线,甚至出现危险姿态;逆风过强,可能导致起飞困难、动力不足;顺风过大,则会使降落速度过快,难以控制。强降雨天气,会使视线受阻,同时增加伞衣、设备的重量,影响飞行性能。雷电天气更是严禁飞行——因极易遭受雷击。低能见度的浓雾天气,也不适宜飞行——因无法看清周边环境、判断距离。”陈鑫(一粒尘)说。2023年1月1日,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目录(第一批)》,其中,滑翔伞被明确列入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目录中。那么,在越来越多的探险爱好者参与到滑翔伞运动中,又该如何控制风险、防患于未然?“准备工作首先是检查设备,包括仔细查看伞衣有无破损、开线等情况;检查伞绳的连接是否牢固;查看背带系统的各个卡扣、调节装置是否正常且能正常调节松紧。对于动力装置部分,要检查发动机的机油量是否合适、燃油是否充足和无泄漏;检查螺旋桨有无裂痕、变形,各连接部位是否紧固;还要调试动力装置,启动发动机后听其运转声音是否正常,观察仪表盘各项参数是否处于正常范围,测试油门调节是否灵敏等。” 中国探险协会会员陈鑫(一粒尘)说。其次,应选择合适的场地。场地应远离人口密集区、高压线、高大建筑物等危险因素,地势开阔、平坦,周边气流稳定。“如果场地周边有较多障碍物,一旦飞行出现意外,很容易与之碰撞,加重事故后果。场地的地形若起伏不平,不利于起飞和降落的平稳操作。”陈鑫(一粒尘)强调道。同时,配备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教练团队是核心。教练不仅要有扎实的飞行技术,还需熟悉气象知识、应急救援流程,能精准判断天气变化,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决策。比如事故发生后,有效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十分关键。“首先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现场工作人员要尽快通知相关救援力量,如医疗急救、消防等部门,并准确告知事故地点和大致情况。同时,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靠近事故飞行器查看人员伤亡情况,若有伤者可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如止血、包扎等,再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后协助其开展救援工作,并且要做好现场秩序维护,避免无关人员干扰救援和破坏事故现场,便于后续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开展。”再者,定期对滑翔伞装备进行严格维护与检查,是保障飞行安全的基础。中国探险协会会员陈鑫(一粒尘)说:“日常要定期对伞衣进行清洁,检查有无破损、开线。如有小的破损,要及时用专业材料修补。对于老化严重的伞衣要及时更换。伞绳要查看磨损情况;发现磨损严重的,要及时更换;检查其连接部位的牢固程度,定期重新紧固。对于动力装置,发动机要按照规定的飞行时长或时间周期进行机油更换、滤芯清洁更换等保养工作和定期检查。”
伞翼解剖图 图源:陈鑫
作为爱好者,在参与飞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而首先应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参与这项运动。中国探险协会会员陈鑫(一粒尘)建议普通大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
“一是身体条件。自身需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没有心脏病、高血压、眩晕症等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疾病。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感也不能太差,以便在空中应对各种姿态变化。““二是心理因素。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有严重的恐高心理,面对飞行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能保持冷静,听从教练指挥。”“三是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航空运动知识和安全常识,有一定的学习和接受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教练完成飞行活动。”如果适合飞行,则需认真学习滑翔伞飞行原理、操作技巧,熟练掌握起飞、降落、转向等基本动作,切不可盲目上阵。飞行时,务必穿戴好头盔、护具等防护装备,关键时刻能有效减轻伤害。滑翔伞运动,无疑是一场与天空的浪漫约会,赋予我们像鸟儿般自由翱翔的奇妙体验,让我们得以从高空俯瞰大地的壮丽山河,感受风在耳畔的轻柔呢喃。但衡阳滑翔伞基地事故犹如再次给予我们一记警钟,提醒我们,在追逐蓝天梦想的道路上,安全永远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陈鑫(一粒尘)从玉龙雪山越野飞行至顶峰 图源:陈鑫
了解滑翔伞事故的成因,只是迈出安全飞行的第一步。无论是天气的变幻莫测、设备的潜在隐患,还是人为操作的疏忽大意,每一个风险因素都不容小觑。只有飞行前做好周全准备,飞行中严守规则、时刻警惕,同时依靠行业的规范与监管,提高全行业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水平,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拥抱安全的飞行。中国探险协会作为行业协会,高度关注探险各领域的安全问题。我们呼吁广大滑翔伞爱好者,务必将安全放在首位。“敬畏自然,珍爱生命”,遵循科学规律,严守操作规范,在畅享滑翔伞运动所带来自由、快乐的同时,确保每一次飞行都能平安、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