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相关内容对文化和旅游工作提出了大的方向与思路。那么,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哪些内容与文化、旅游行业密切相关,又为文旅行业的复苏与发展指明了怎样的方向?近日,人民论坛网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繁文,对相关的具体工作抓手做探讨和分析。
人民论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区域发展相关内容,您认为这会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及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和机遇?
曾繁文:应当深入实施区域战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日,四川、重庆同期启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旨在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化旅游市场共推共享。今年,各地应加强在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文化活动等领域开展区域合作,促进协同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同时提到,“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保护性开发以上地区的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非遗资源等,推动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文旅振兴乡村,带动精准扶贫。今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启动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遴选推荐工作。符合条件的乡村应积极申报,并持续关注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国家级品牌。
人民论坛:具体来说,您认为文化能够做哪些事情助力脱贫?
曾繁文:文化助力脱贫,能够打造扶贫新模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脱贫”可谓是高频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从文化角度来说,文化能够做哪些事情助力脱贫?发展文化旅游,带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提升。我国贫困地区大多有良好的生态资源,守着一方绿水青山。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保护、利用好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到贫困地区旅游消费。加强宣传,打造“新媒体+消费扶贫”新模式。利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展现贫困地区的原生态风貌、天然绿色的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发挥新媒体对扩大消费、带动扶贫的重要作用。
人民论坛:我们看到科技的运用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化转型已经势在必行,您认为文旅行业该如何践行数字化转型?
曾繁文:未来应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企业受到较大冲击,营业收入下降明显,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文化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因此,要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同时文化产业应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要继续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文化场景,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融入到5G、高铁、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产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人民论坛:五一之后大家外出消费热情也逐渐高涨,您认为目前该如何促进文化消费?
曾繁文:促进文化消费扩大内需,要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一直将文化消费作为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自2013年起连续7年发布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文化消费的扩大依赖于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只有就业稳定、逐步提高收入,才会提升文化消费能力,进而扩大内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 近七年的文化消费指数显示,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异明显。下一步,继续加大农村地区文化产品供给,扩大农村地区网络覆盖度,举办线上线下文化活动,改善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环境。
人民论坛: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背景下,您认为如何能让文旅行业重新振作起来?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未来文旅行业的发展重点在哪里?
曾繁文:首先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障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今年2月份,财政部联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临时性税收政策《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免征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减税降费,并明确截止时间,延长期限,政策支持力度有所加大。“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给予政策支持。”疫情期间,全国多家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响应号召,为入驻的文化企业减免房租。下一步要继续鼓励依托国有房产发展文化产业的园区进一步加大房租减免和缓交的力度,同时扶持政策要继续对这类园区予以倾斜。
在金融政策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继续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明确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任务指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从企业类型来看,财政、金融政策更加保障广大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今年,应继续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鼓励文化相关部门、文化产业园区等成立小微文化企业服务中心;加强同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合作互动,加快解决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慢、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此外,还要用好专项债券,推动重大文旅项目建设。5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通知》,鼓励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各地重大文旅项目。近日,江苏发行国内首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债券,涉及江苏省大运河沿线11市县的13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四川针对重点文旅企业开展关于专项债券实操指导等方面的培训。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下一步,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要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对接,争取将文化和旅游行业纳入各地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发行文化和旅游及相关产业专项债券,尽快恢复行业经济活力与信心。
未来应当科学编制文化产业“十四五”规划,加深文旅体融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编制好‘十四五’规划。”2019年,《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公布,“国家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文化和旅游相关部门应科学编制文化产业“十四五”规划或文体旅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遵循前瞻、特色、务实等原则,全面总结“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与存在问题,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明确“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定位,提出发展举措,规划建设重大项目,促进地区“十四五”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