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包师到滑雪高手——热爱的力量
张嘉豪的滑雪之路,始于2012年的一次偶然发现。当时17岁的他,正在北京凯宾斯基酒店实习。一次在朋友圈看到滑雪的视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我也要学这个!”由此踏上滑雪之旅。
一个人的冬奥,无畏的孤勇
彼时,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不足半年,张嘉豪却尚未获得参赛资格。按照国际滑雪联合会的规定,他必须在奥运资格周期内参加一站世界杯赛,并拿到50个积分,且在国际滑雪联合会排名进入前30。可他没有专业团队支持,没有教练指导,甚至资金都不充足,一切都只能靠自己努力。张嘉豪说:“我从一开始滑雪,就喜欢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想滑就滑,也没考虑太多其他的。而且,那时我手头紧,根本没钱请人跟我一起四处跑。”
就这样,张嘉豪开启长达一百余天、辗转3个国家、参加15场比赛的艰难征程。每场比赛对他而言,都是一次豪赌,关乎梦想能否实现。
张嘉豪独自一人辗转多地参加比赛 图源:张嘉豪
他先奔赴智利。因为疫情,航班多次取消,签证办理也困难重重。好不容易登上前往智利的飞机,还需辗转41个小时和为期10天的隔离。为保持状态,即便隔离期间,张嘉豪也未曾有丝毫懈怠。没有器械,改成徒手训练;训练时间不够,就把动作从双脚改成单脚,让肌肉承受双倍的训练重量。选择场地也十分波折,直到比赛前一天,场地才准备好,根本没有适应场地的机会,只能直接上阵。
张嘉豪在国外比赛时期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和专业选手 图源:张嘉豪
转战野雪,迎接新的挑战
不过,张嘉豪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很快驱散迷茫的阴霾。一次偶然机会,他在网上看到野雪比赛视频,瞬间点燃心中的热情。他觉得:“滑野雪比之前参加的项目更加自由。没有场地的限制,各种不确定因素也更多。下雪了,雪就自然积着;雪化了,也没人去补,完全是纯天然的环境,自由选择线路,根据自己的能力挑选坡度,只要不超出人们的视线范围,想去哪儿滑都可以。”
此外,张嘉豪了解到,野雪比赛年龄上限较高,不像很多其他滑雪项目那样,对年龄有较为严苛的限制,对于已经不再年轻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且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是法国人维克托,也已经35岁,更是让他看到了希望。
让他心动的是,业内人士透露,野雪赛事有可能纳入2030年冬奥会竞赛项目。“冲奥”的火苗,再次燃起。据张嘉豪说,“野雪赛事目前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也没有太多人知道世界野雪巡回赛。”于是,他毅然决定转战野雪,成为中国野雪赛事的“先行者”。
2022年12月,张嘉豪踏上前往北美的征程,开启世界野雪巡回赛的征战之旅。张嘉豪介绍说:“我参加的这个赛事设有一星、两星、三星、四星资格赛,分欧洲和北美两个赛区。每个赛区单板项目排名前12的选手能进挑战者赛。就拿北美赛区来说,有三四场比赛,在这几场比赛里,12个人中排名前2的人,才有资格参加第二年的总决赛。总决赛的名额特别少,一整年只有5~6个男子单板参赛名额。”
张嘉豪在世界野雪巡回赛现场 图源:张嘉豪
在2023年的比赛中,初出茅庐的张嘉豪却展现出惊人的实力,参加了3场比赛。第一场在加拿大魁北克,那里雪量稀少,他甚至连赛事规则和流程都还没完全搞清楚,便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无畏的勇气,斩获第5名。第二场在加拿大惠斯勒,因具有对场地熟悉的优势,一举夺得第3名。第三场在美国科罗拉多,延续良好状态,获得第2名。这一系列出色表现,让他迅速在野雪赛事中崭露头角,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2023年夏天,张嘉豪迎来更高级别的四星比赛挑战。在这场高手云集的比赛中,首次参赛便取得第8名的好成绩,令他备受鼓舞。
然而,野雪赛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4年雪季,张嘉豪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上个冬天,我每场四星比赛都参加,但因时间紧迫,我要自己寻找场地、熟悉环境,还要应对语言不通的问题。”在比赛中,他遇到世界排名最高的那拨选手,竞争异常激烈,成绩不如预期,多次排名第13、14名左右。
滑雪中的张嘉豪 图源:张嘉豪
2024年夏天,张嘉豪前往南美参赛,目标是拿到前6名,提升积分排名,从而进入挑战者赛。但在智利的比赛中,他遭遇了极其困难的场地条件,“比赛场地落差近500米,坡度四十六七度,非常陡峭,还有大量黑色乱石从雪层下钻出。”出发前5分钟,由于其他选手占领了张嘉豪已勘察好的赛道,因此他临时决定更换路线,“我眼睁睁看着他们挑来选去,把我原本看好的路线都占了。”滑行途中,张嘉豪的表现超出预期,但临近终点时,却因体力严重透支,力竭摔倒。
这次失利,让张嘉豪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体能和滑行流畅度方面的不足。他说:“回国后,我专门聘请曾带过国家单板队的职业体能教练,针对混氧、肌耐力、爆发力等方面进行了两个月的强化训练。”
对于野雪,张嘉豪有着自己的期待。他说:“明年世锦赛对我来说,主要是学习、训练、挑战和了解赛事的过程。我的终极目标是参加2030年冬奥会——野雪项目很可能会纳入其中,我想为此全力以赴。”
他还提到:“我希望通过参加野雪比赛,让更多人认识这项比赛、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要是以后它被纳入冬奥会,国家肯定需要很多野雪人才。这几年参赛,我能摸透赛制规则、跟上技术发展。就算我自己拿不到好成绩,能帮下一代运动员拿奖牌,也算达成目标了。”
那玛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贡嘎雪山旁,海拔5588米,是相对成熟的商业攀登雪山。得知滑雪圈前辈张景山曾在这座山滑过雪,张嘉豪心中的渴望愈发强烈。冬奥周期一结束,便来到那玛峰。
2022年,张嘉豪满怀期待地来到那玛峰,可天公不作美,两次尝试攀登都因恶劣的天气被迫下撤。他说:“第一次,爬到一半,就因风雪太大而不得不放弃;第二次,虽然爬到5300米,但持续的降雪让登顶变得异常艰难,最终还是没能成功。”
2023年,张嘉豪再次向那玛峰发起挑战。这一次,他做了更充分的准备,不仅提前了解了天气情况,还加强了体能训练。终于,他成功登顶那玛峰并滑下。张嘉豪说:“那次从山顶一路往下滑,从海拔5588米一直滑到快5000米的雪线位置。好在春季雪量充足,途中有石头,我们就一段、一段地躲着滑。”
此后,张嘉豪的登山滑雪之旅便一发不可收。他陆续挑战了乌库楚、勒多曼因、都日峰、大哇梁子、慕士塔格、金银山等多座雪山。与普通滑雪比赛不同,登山滑雪充满更多未知与挑战。张嘉豪说:“登山滑雪得背着沉甸甸的装备,真的很吃力。而且,高海拔的地方和普通比赛场地完全不一样,在雪山上滑两步就得大喘气。要是海拔再高些,还得背氧气罐,负重就更大。山上的天气也说变就变,雪况复杂,到处都是冰裂缝,还可能突然雪崩,危险随时都在。”
因此,张嘉豪对登山滑雪常怀敬畏之心。他说:“还是得慢慢来,要跟国外那些有经验的团队学习,多看各类相关课程。贝爷有句话说得好,户外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工作,不能盲目行事。”
如今,张嘉豪把目光投向更高的目标——珠穆朗玛峰。他渴望从珠峰滑下,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为实现这个目标,他有一套自己的计划。张嘉豪说:“我准备先从海拔较低的麦金利峰开始,积累经验,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另外,我也没想好从珠峰的南坡还是北坡滑下,但我的目标是全程不脱板,从顶峰滑下来。所以,我也在规划一条安全而又有挑战性的路线,还需要一步一步地去了解这个事,慢慢地做好准备。”
不管是之前的单板滑雪,还是野雪、登山滑雪,在张嘉豪看来,滑雪都是既自由又刺激的事。“滑雪能带你去世界很多地方,让你看到很多不同的风景和雪山、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踏上板子,还能真正了解自己。”
未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多尝试一些不同的线路,为中国的滑雪事业做出贡献。“未来这些年,会有不少爱好者去滑这些线路,毕竟我都已经测试过,没有雪崩风险,也不存在冰裂缝或者石头这类危险路段,这么做也算是我为登山滑雪行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