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险协会牛人节目:杨浪涛 走进大横断,发现中国的荒野之美


地理专业出身

90年代开始户外探险活动
在他眼中
中国最好的探险地在西部
而西部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是大横断
“荒野中国”项目邀请68名顶级户外摄影师
耗时三年完成中国第一条国家步道横断天路的勘察
在这片地形极其复杂的区域推动荒野研究
立志为中国西部广大荒野作传
对他来说
一切未知的美丽
都来自勇敢者的一次次冒险

杨浪涛.jpg


探险家小传


杨浪涛
199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学教育专业
1998年参加雅鲁藏布江1600公里漂流并徒步穿越大峡谷
2003年加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先后担任编辑部主任和新媒体副总编
策划组织多个大型选题的考察和制作
2015年开展“荒野中国”项目
2019年出版“荒野中国”系列图书《大横断·寻找川滇藏》并组织完成中国第一条国家步道横断天路的勘察

1、再探大横断


生于1971年的杨浪涛,已在探险活动领域活跃三十多年,参与过漂流、自行车、攀岩、登山、探洞等众多项目。


在校期间,他作为地理学会的会长成立了探险俱乐部,是当时全国高校里面最早的六个探险组织之一。


工作之后,因工作采访和探险爱好,他走遍全国和全球各地。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中国西部还有大量未知的优质景观还未被发掘,他去探索过二、三十次的横断山区便是代表之一。


2015年,杨浪涛作为召集人和统筹者,启动“荒野中国”项目,在中国川滇藏的大横断、喜马拉雅、大昆仑地区,展开为期5-6年的考察行动。


为防遗漏,他们在实地考察前将大横断网格化,划分成二十多个以雪山、湖泊、河流为中心的区域。


68位摄影师和撰稿人在三年中陆续前往83个地点,在大横断约100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探索未知的景观,涉及六条大江、七条山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为科学认知中国荒野提供了第一手图文资料。


大横断工程图.jpg


横断山区每条“沟”的景观都不一样,经典徒步路线有二、三十条,一般是100-200公里,3-7天的行程。项目的初衷之一,便是将它们串联起来做一个报道,相当于国际上“国家步道”的概念。比如美国有三条3000-5000公里的长距离国家步道,每年约有8000万人在上面行走。若中国也建立类似的体系,那么可能将有三、四亿人参与进来。于是,横断天路勘察成为了大横断项目的任务之一。


“荒野中国”是一个公益性的项目,只负责参与横断天路勘察人员的基本差旅费。但让杨浪涛意外的是,招募志愿者之时,居然有四千多人报名。他们挑出约180人组成一个横断军团,分八段做考察,用三个多月勘察出约2230公里的具体线路。


横断天路.jpg


2、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


大横断项目与杨浪涛之前做过的一些约稿性质的报道不同,它有统一标准和整体规划,要求60%以上的报道要属于新景观、新发现,并安排摄影师去探访各自更熟悉的区域。虽然每一篇文章都有独立主题,但呈现出来的文章和图片的整体风格相对统一。


大横断项目以自然地理为底色,最基本特征就是发现。《大横断·寻找川滇藏》首次披露了许多重大地理发现,如中国第三大峡谷古米大峡谷、面积最大的高原丹霞阿色丹霞、海拔最高的天坑扎尕那天坑、党岭高山湖泊群等。


四川甘孜新龙县阿色丹霞.jpg

阿色丹霞


横断天路勘察要求参与者有丰富的户外经验,不仅要能写能拍,还得对道路的合理性有基本判断力,能熟练使用GPS或卫星软件打点做记录。因为这条路以后不仅是只存在于地图或卫星影像上的道路,还要实实在在地让后人去走。


杨浪涛透露,在这个项目之前,很多经典线路已经过长期实践被留存下来。他们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把它们整合起来,并不是凭空想象。所以这条线路完成后,串联起了虎跳峡穿越、环贡嘎、稻城穿越、扎尕那穿越、雅拉穿越这些经典线路。人们可以今年先走其中一段,明后年有时间,再走另外一段,最终完成这整个2230公里。


古通冰川.jpg

古通冰川

牛背山.jpg

牛背山


3、国家步道本土化


国家步道系统实际上是徒步路线的整合。国外的国家步道一般先规划线路,然后分段建设。比如贡嘎是目前最成熟的线路,每年大概有两万人去徒步,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和当地政府合作,先建一段示范线,为日后更多的整编、建设和维护提升可操作性和影响力。


在杨浪涛看来,步道的重要价值之一不是作为健身道,而是一种心灵与自然融合沟通的方式。它让人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帮更多人克服以前想象不到的困难,完成自己的徒步之旅。


边城马帮.jpg

边城马帮


国家步道系统进入中国以后,本土化改良是必然的。首先,国外的步道没有多少设施和营地,在中国可能会建一些供水供电的小木屋,甚至小卖部;第二,中国的国家步道也许会有向导、马帮、背夫;第三,国外的国家步道系统更多地由民间组织主导,而在中国,地方政府可能会投入资源建设基础设施、安保系统和环保系统,让当地人参与维护国家步道系统,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脱贫致富。


杨浪涛称,在他们之前,我国相关部门做过类似的工作,但由于部门或地域限制,只能做一些局部的东西,无法跟实践接轨。而民间组织不受这些限制,所有的规划和勘察也都来自步道使用者最真实的体会。永远都有人走的步道拥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不是空中楼阁


中国长距离步道规划示意图-01.jpg

中国长距离步道规划示意图


根据中国的山脉走向,他们规划了一个大十字国家步道系统。这两条东西、南北走向的步道,在中国形成一个跨越自然带、高海拔和人文景观丰富的大十字。


中国最好的徒步路线在什么地方?是怎么规划的?有了国家步道系统,无论你朋友圈大小、平时积累多少,都没有关系,只需翻翻书或者上网搜索,接触到国家步道系统,就能得到标准的高价值参考信息。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jpg

4、荒野给予文明养料


杨浪涛认为,人们走向荒野,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螺旋式的上升和互动,不需要刻意引导。在这方面,中国和美国一样,位列全球六大巨型荒野国家,经济大发展破坏了环境,人们在高强度的城市工作中渴望回归自然。现在倡导建立国家步道系统,也是需求所在。


荒野和文明是一个此消彼长的系统,有荒野的地方就没有文明,有文明的地方就没有荒野。如果文明的发展把荒野都消灭了,同时也会失去文明的原材料和最后的栖息地,使整个文明系统崩溃。


杨浪涛在大横断项目发布会暨“荒野中国”启动仪式上讲话 .jpg

杨浪涛出席大横断项目发布会暨“荒野中国”启动仪式


在中国探险协会【牛人】节目的采访中,杨浪涛还谈到对探险的理解。在他看来,探险的本质就是发现。就像《大横断》书中的基本原则“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以全人类的眼光去发现别人没发现的东西,或者更加深刻地探索别人发现的东西,这就是探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