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王婷:亲临731遗址、犹太人公墓,废墟里与时间赛跑,探索不为人知的历史



探险家小传

王婷


城市探险者


2016年         首钢探险

2017年 8 月  探访河北废弃海军军事基地

2017年10月  探访东正教公墓、犹太教公墓、苏军烈士墓

2017年12月  赴辽宁考察三线工程遗迹

2018年 2 月  探访侵华日军731部队旧址

2021年 8 月  赴山东考察三线工程遗迹



1793年,法国人菲力拜·阿斯贝手持蜡烛独自探寻了巴黎的人骨墓穴。从此,“城市探险”这一概念在全球逐渐流传开。而他,也被公认为“城市探险第一人”。


与户外探险不同,城市探险爱好者们所钟情的,是城市里那些神秘的角落,比如废弃的工厂、医院、学校、地铁隧道、防空洞等。这些建筑就像一座隐蔽的博物馆,默默连接着一个城市的过去和现在。


如今,颇具历史气息与人文情怀的城市探险,已成为时下年轻人一种个性、潮流生活方式。


中国城市探险北京站负责人王婷JoJo便是其中一位。


有着6年探龄的她,走访过三百多处遗迹,主要在北京及周边的天津、河北等地,远一点的到过山东、辽宁进行考察。探访地多为三线工程和防御圈。



01
废墟的独特美感,给人很大想象空间


王婷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


20世纪初,中东铁路建成,哈尔滨开始迅速发展。至今的100多年时间里,这个城市保存着早期欧洲人留下的许多欧式建筑;日本人在二战时期留下的诸多罪证;苏联人在中苏“蜜月期”留下的援建项目;后来,中苏关系恶化,大家在“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下,又建了大量人防工程。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王婷,还不知道什么是城市探险,便早已无形接触了大量城市探险的元素,从小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直到2016年,机缘巧合加入中国城市探险北京站,王婷才正式开启城市探险旅程。首都防御圈和三线工程是她的主要目标。


首都防御圈是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被核打击的风险,为了保护首都,建造的一系列以防御可能会发生的战争为目的的设施。


三线工程差不多也在同时期,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包括一些军工企业、工业基础企业和制造企业。



当年的这些设施设备,如今有的被改造成景点;有的发展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完全发挥不了价值的,便沦为废墟。


它会给你很大的想象空间,你会根据里面残留的一些东西,忍不住想象它辉煌时的样子,以及它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模样。


废墟,在王婷眼中,有一种独特的破败美感。


藏在废墟中的未知,期待每一次未知中的惊喜,成了她坚持城市探险的不竭动力。



02
与时间赛跑,探访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


城市探险最重要的,不是探险过程,而是在探险之前所做的功课。它会直接影响一次探险是不是成功,体验是不是精彩。


“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网上的相关资料,比如驴友的游记、日记,有时候他们无意提到的一嘴,让我们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我们再结合地图,判断它所在的位置,偶尔需要搜山,一点一点找。这是整个过程里最有技术含量的一环。”


通过这些方式,王婷发现了一个建在半山腰的废弃海军基地。


进入坑道后,洞中规模与景象令她大为震撼——整个山体基本被掏空,分上下两层,下层左手边是房间,每个房间有编号,一共254间;右手边只有厕所和通往二楼的楼梯。走上二楼,有两个非常大的蓄水池,柴油发电机,两个大油桶,在旁边能闻到非常重的柴油味。


山体一层的254个房间


房间的墙上,贴着1969年的报纸,王婷判断这里应该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



按现在的基建水平,挖空一座山自然轻松,但以五十多年前的技术条件,却非常艰难。要一点一点地炸,一车一车往外搬。搬出去的碎石不能堆在山上,因为容易被人发现,得连夜把碎石全部都撤走。


“可想而知,当年一定是有很多人参与到了这个工程当中。”


只有亲眼看到,你才会对它惊叹,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更深的感触。


过了一段时间,王婷再次探访,然而,洞口已经被砖和水泥砌上,大门已封,进不去了。


对城市探险来说,这种情况并不稀奇。“很多时候是在和时间赛跑,所以要抓紧时间去更多的地方。因为,要么没有机会去第二次,要么它可能就消失了。”



03
哈尔滨罕见侨墓,一座城市的变迁与铭记


提到墓园,通常会让人联想到阴森、压抑。但在哈尔滨却有一片另类侨墓,它的建筑风格偏欧式,而欧洲的墓地一般在城市中心,有点类似公园。走进去之后,不仅不会让人发怵,反而会感觉内心平和。


这片国内罕见的外国人的公墓,分为三块:


东正教公墓——中东铁路刚建成那会儿,好多外国人尤其是俄罗斯人涌向这个城市,最终也在这里去世;


犹太教公墓——二战期间,犹太人被迫害,哈尔滨是除了上海以外中国接收犹太人第二多的城市,于是有了大量犹太人,犹太教堂;


苏军烈士墓——苏联帮助中国抗日的时候,牺牲的那些苏联士兵的墓。


东正教墓碑


犹太教墓碑

苏军烈士墓


墓园非常大,每一区都能逛一个小时左右。


墓碑也不是人们常见的整齐划一的那种,每一块都很精美、很有艺术考究。上面刻着这个人的一些生平经历,可以从每一块墓碑上读取人物的故事。


墓碑上文字多为俄文雕刻,虽然看不懂,但能看到好多一九零几年、一九一几年、一九二几年等字样,距今差不多百年。


原本这片侨墓在哈尔滨的市中心东大直街1号,后来由于城市发展需要,被迁往城郊,墓碑、遗体、棺木原封不动完好迁出。


墓园现在的位置,景色一年四季各有不同的美。


春天,雪刚融化,树枝上的绿叶发芽,生机勃勃;夏天,到处一片绿意盎然;秋天,落叶纷飞,红的、黄的,铺在墓碑上,又是另一番意境;冬天,墓碑盖着厚厚的白雪,庄严、纯净,尽显时间的沧桑。


这片墓地,见证着这个城市发展初期,外国人来建设哈尔滨的那段历史。对它的保存与维护,不仅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更是对历史的一种铭记。




04
好好生活,就是爱国


城市探险多年,王婷进入过无数幽暗的洞穴坑道,去过废弃医院,见过福尔马林浸泡着的尸体……但这一切,都不会让她害怕、恐惧。


在她看来,行走在这些地方,和走在大街上一样,差别仅在于,需要多备一个手电。因为手机灯光在洞里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一定要用手电保障充足的光源,确保脚下的安全。


然而,唯有一个地方是例外——731部队遗址。



“731本部我去过三次,遗址去过一次,每次都会觉得非常沉痛。


小时候,王婷看过一部电影《黑太阳731》,一直以来是她的童年阴影,片子拍得非常逼真,部分取景就在731本部。儿时固有的视觉印象,加上真实置身环境中,不免让这个地方在王婷眼中多了几分恐怖。


731在哈尔滨有两个遗址,一个是本部,旁边建了一个罪证陈列馆,展示着侵华日军731部队当年留下的实验仪器、细菌弹等,但这些都是隔离存放,不能靠近、接触。还有一些通过画像呈现被做完人体实验的同胞们的惨状,看得人十分揪心。


本部有专门人员在维护、管理,多年前已经被改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它的另一个遗址,知道的人比较少,距离本部大约20公里,是造细菌子弹的地方。不过,日本人走之前已经把什么都炸了,后来又被工厂征用了几十年。现在遗留的就一座楼,几个窑。


前些年因为遗址保护开发,工厂被搬走。目前这个遗址正在挖掘,还没有成型。



“每次参观完731,都会给我很多启发,不要忘记历史,当然也不要活在历史的仇恨里。我会更热爱祖国,更想要好好生活。其实,好好生活,就是爱国的一种表现。




05
城市探险的使命与价值


在所有的户外探险中,城市探险这个分支,安全系数相对较高。通常只要看清楚周围的环境,不大可能再出现其他的危险源。


因为这些为作战准备的防御设施或建筑,假如它在战时被启用,里面要能住军队,得保证空气的流通与安全。


比如王婷走访过的许多坑道,山体里的整个建造,非常科学,冬暖夏凉。夏天外面三十几度,一进去后,比吹空调还舒服。冬天钻进坑道里,又会顿时暖和起来。


这些地方,当年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去开发、建造,部分甚至并没有真正为战争而启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不再被需要。或许,有人认为过去的那些努力都白费了。可王婷坚信,它存在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



它曾有着属于自己的时代,以及时代所赋予的特殊使命,或许不为人知,或许终将被遗忘。如果没人去发现,那么它存在过的一切痕迹、一切意义,将可能永远湮灭在历史中。


“城市探险的价值,就是发现历史。我们的使命,是重拾这些不为人知的独特意义。告诉大家,我们能有今天的生活,多么不易,是无数人在背后默默地奉献、建设,守护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