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遍及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峡谷
塔克拉玛干沙漠,横断山脉等地的资深探险家
为了不能忘却
中美共同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合作历史
1998年以来
五次开展滇池二战飞虎队坠机残骸搜寻工作
资料搜集,走访调研,工程查验
只为P40战机重见天日
只为发掘与那场战争有关的人和事
却因故抱憾中止
他说
探险就是人类对未知的求索精神
虽然付出孤独、疲惫、痛苦、恐惧等代价
但正是探险让人类社会从低级文明走向高级文明
当下滇池二战战机P40打捞重启在即
他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研究中国抗战史
(点击视频,观看严江征讲述P40搜寻故事)
探险家小传
严江征
中国探险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探险协会创会主席
1978年第一次参加野外科学考察,40多年来,探险足迹踏遍中国西北、西南、东北等地,参与多次野外考察和探险活动:中国探险协会成立之初所进行的沿和田河以无动力漂流的方式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1997年帮助一位美国二战老飞行员到达驼峰空运期间坠落在高黎贡山的53号运输机现场;以及自1998年以来多次针对云南滇池所坠落的一架二战期间美国飞虎队的P40战斗机残骸的搜寻等。
从1998年到2005年,中国探险协会先后五次水上作业,搜寻二战期间飞虎队当年坠落的P40战机。严江征时任中国探险协会主席,主导了这一艰难又伟大的任务。这次搜寻作业,是中国探险协会、也是其个人所进行的一次跨度时间最长、技术难度最大的探险项目。搜寻的难度在哪里?其中经历了怎样坎坷曲折的故事?严江征先生面对【牛人】的镜头,将往事娓娓道来。
二战期间,中国通向海洋的最后一条通道——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为中国夺回大西南上空的制空权,“空中飞老虎”的出现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历史背后的人和事,呈现出更为让人动容的脉络。
中探协:您多次搜寻的P40战机曾经出现在一个什么样的大历史背景之下?
严江征:P40战斗机是二战期间反法西斯阵营大量使用的一种战斗机。飞虎队所使用的战斗机是P40的早期型号,机长9米多,翼展11米多,战斗全重3吨多,按今天的标准是属于比较轻巧的。但是在那个年代,P40飞机相比日本战斗机来讲,它的重量要大得多,导致它的机动性稍微逊色一点。它的优点是机体结构比较坚固,而且座椅背后有防弹钢板,所以在承受对方攻击的时候,存活率比较高。当时的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就根据P40飞机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制定了一种特殊的战术——从高空对敌机进行俯冲攻击,攻击之后借着俯冲的高速快速脱离,形成了当时飞虎队对日空战中的一种独特的战术。
(图片来自昆明飞虎队纪念馆官网展示)
中探协:飞虎队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照片上,机身上都有一个鲨鱼嘴标识。
严江征:飞虎队的正式名称是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从编制和指挥权上属于中国,装备由中国向美国购买,所有费用以及人员的薪酬由中国支付。所以说这是一支属于中国军队序列的志愿军。当然它的规模有限,空勤和地勤加在一起就是几百人的规模。它存在的历史也很短暂,正式成立的时间是1941年8月1日,解散的时间是1942年7月4日。
飞虎队解散以后,一部分人员加入美军,即美国陆军航空兵,经过几番演变以后,变成美国陆军航空兵第14航空队。飞虎队老兵说,飞虎队是飞虎队,14航空队是14航空队,(他们认为)二者的历史不能混淆。但是这两支部队的指挥官是同一个人,就是陈纳德。14航空队成立之后,飞机上有了图案装饰,完全取自于飞虎队P40机头上的鲨鱼嘴。后来很多人把14航空队也视为飞虎队,但是严格的定义来讲,飞虎队只有将近一年的历史。
中探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飞虎队在中国做了哪些主要的贡献?
严江征:飞虎队最早投入对日空战并不是在中国,而是在缅甸。1941年初日本发起缅甸战役,企图切断中国通向海洋的最后一条通道,也就是滇缅公路。飞虎队的飞行员们首先在缅甸投入对日空战;在中国所投入的对日作战,就是在昆明。1941年12月份,日军从越南机场起飞了一个轰炸机群,对昆明进行轰炸,但是遭到飞虎队一个中队的空中拦截和伏击,取得大胜,一战成名。
(虽然)这支空军的力量是很弱小的,不足以保卫中国这么广阔的天空,但是飞虎队的出现,使日军独霸中国天空的局面不复存在。飞虎队成立以后,对缅甸、泰国、越南所驻扎的日本陆军航空兵给予了有力的打击。后来它的作战范围向广西、湖南、江西、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展,这支规模很有限的航空部队,在对日作战中以弱胜强,以寡击众。
它的飞行员们和指挥官除了表现出勇猛作战的精神,同时也针对对手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术。飞虎队对日作战的战果不仅仅是在空中,而且包括对日军地面机场的空袭。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据记载击毁的日军飞机是299架,这个战果还是很辉煌的,一方面是打击日军嚣张的气焰,另外一方面对正处于苦战当中的中国军民给予了精神上的巨大鼓舞。
中探协:您当时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原因决定要去搜寻P40战机?
严江征:第一,我从小喜欢飞机,喜欢那些经历过战争的老式飞机。第二,我对战争史比较感兴趣。我的父母都参加过抗日战争,另外,20世纪日本侵华战争确实给我们的中华民族带来了一场浩劫,与这场战争相关的一些史料,我都比较关注。
一位飞虎队老飞行员在昆明重游故地时,告诉同行的北京航空联谊会的会长华仁杰教授,飞虎队一架P40战机就坠落在滇池水下。华教授将此消息转述给严江征后,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最终通过严格的考证、缜密的资料查询、科学的文字检索,最终确认战机坠落确有其事。
中探协:启动搜寻之前,您当时预估最大困难在哪里呢?
严江征:滇池是云南最大的内陆湖泊,面积有300平方公里,在300平方公里寻找一架机长只有9.3米的战斗机残骸,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我们提了几个问题——第一,从理论上来讲,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现代的物理探测手段,查找到这架飞机的坠落地点?第二,有没有相应的工程技术手段可以完成对这架飞机的打捞?另外,我们还得考虑在整个二战期间,滇池里到底掉过多少架飞机?所谓的打捞,第一步工作实际上是搜寻定位,因为首先要知道要找什么,其次必须要知道它到底在哪里。所以说搜寻工作的难度在有些时候远远大于工程打捞。
1998年5月,现场搜寻作业第一次启动。严江征带领中国探险协会搜寻团队在滇池沿岸村庄调研走访,同时,作为此次搜寻项目联合发起方的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在飞虎协会和美国14航空队联谊会的老兵中进行调研。最终,两方信息汇总到一起,为搜寻作业提供方向。调研过程中,茶馆老板的一个电话引出了当年P40飞机驾驶员布莱克本遗体打捞的见证者。
中探协:当时有突破性的发现吗?
严江征:美国提供的资料中有一本书《飞虎队的历史》,里面记述了这次坠机事件,除了有飞行员的照片以外,还有一张照片引起我们的重视——在一片水面之上露出了几个竹竿子的头儿,文字说明说这些竹竿下面就是那架P40战斗机。我们观察照片上的远景,发现两道山脉,一道在滇池西岸比较低矮的山脉,还有一座山在比较远的地方,按照山脊的轮廓线来看,这座高山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鞍部。
根据一张照片透露出的信息,严江征找到了那处具有极其明显特征点的鞍部山脊。根据这张照片,他判定飞机坠落位置在滇池北部。然而,磁性探测的结果却是毫无反应——难道飞机不在这里?
严江征:后来我们决定扩大探测范围,沿着历史照片所提供的拍摄角度,由西南西向东北东画了一条延长线,沿着这条延长线进行无遗漏探测,搜索25平方公里的水域。在搜索区里面发现了五处磁异常,有两处不需要查验,还有一处最弱的磁场,我记得是10γ,是沉的一条木船,上面带着几个铁锚,这也排除了。就剩下一个15γ点和一个19γ点,15γ点就是最初由目击者所指认的在福宝村正南方向的坠机点。我们到19γ点一看,向西望去,滇池西岸的两道山的山脊线就在那张历史照片所标示的位置上重合。
在19γ点,严江征让搜寻团队自制了一套工程清淤装置,进行工程查验式清淤。当时,潜水员手持磁性水下探测仪追踪磁场信号。连续25天,水面都有油花和油斑泛出,让严江征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最终,潜水员捞上一根约1.7米长的细钢线,部分带有油漆。这是来自P40战机上的物品吗?
严江征:200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美国来了80人的老兵团,团长就是飞虎协会主席迪克·罗西。在那年的9月份,他们到达滇池,举行了水上的凭吊仪式。上岸之后,我拿出这根1.7米长的细钢索,问罗西先生是不是一根天线。罗西说,这不是天线,是飞机上控制垂直尾翼方向舵的那根钢索上的一段,因为在细钢索的两头可以看到明显的卡痕。罗西又跟我说了一句,二战期间他只飞过两种型号的飞机,在飞虎队期间飞的是P40,在中航飞的是C47运输机,他绝对不会搞混的,就是它。
就这样,一场持续五年的浩浩荡荡的搜寻工作,获得了令人欣慰的阶段性进展。然而,因为当时种种原因与限制,搜寻与打捞工作只能遗憾的中止。但是,情怀却无法遗忘。严江征为他热爱的探险事业奋斗了四十余年,他说:每一次探险活动,它的作用、影响、意义,都是有边界的。探险的最终产物并不是每一次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而是一种精神文化,是人类对未知不断的求索精神。正是这种求索精神,才使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文明走向高级文明。
二战P40战机搜寻打捞重启在即,探险精神也将持续鼓舞老中青三代探险家,挖掘历史背后的人与事。
(注:本文图片由严江征先生提供,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