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中国好儿郎,策马边疆,
靠着精湛的骑射技艺,保家卫国。
即便是在今天,读起来依旧让人热血沸腾。
可惜,到了近现代,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骑射技艺却渐渐被遗忘。
然而,有这么一个人,
排除万难,自觉承担起中国骑射文化推广大使的责任,
他就是曲贵斌。
(点击视频,看大叔如何传承“骑射”文化)
探险家小传
曲贵斌
中国骑射学会会长;
从事骑射运动22年;
Kassai 体系的认证骑射赛道和获得中国唯一的国际骑射裁判;
国内第一批的耐力赛二星骑手;
武汉商学院马术课外聘教授。
漫漫求学路
有些事,一旦拿起就注定再也放不下了。为了学习骑射技艺,曲贵斌从零开始,在匈牙利开展了为期十天的阶段性学习。十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从中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却需要花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消化。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以及积淀,2010年曲贵斌在北京举办的骑射比赛中,摘下“冠军”桂冠。虽然这只是一群业余爱好者举办的一场业余比赛,但对曲贵斌来说却意义非凡。
采访中,曲贵斌谈及这段往事:“比赛结束后,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今天的比赛,总结比赛中间出现一些好的和不好的地方,让大家体会到玩骑射带来的快乐,我觉得这个是更开心的事 。”
第一次赢得冠军的激动,加上与爱好者们的促膝长谈,曲贵斌萌发了想要成为国际骑射裁判想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内举办更为专业的骑射比赛,同时也为自己日后去国际上做赛事交流提供方便。
这个想法在脑海中成形后,曲贵斌便在欧洲考取了国际裁判证书,成为中国骑射界,首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国际骑射裁判。
甘当“骑射”技艺传道士
随着对骑射运动的深入学习,曲贵斌逐渐了解到骑射文化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御就是指驾驶马车的技术,射则指射箭技术。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骑射”文化就已经出现在了我国。并且现如今国内外所有骑射比赛中的服饰选择,也是我国隋朝出土的一件汉服的复原品。
发源自我国的骑射文化,被一群外国人玩得风生水起,而我们却早已将他遗忘,这让曲贵斌萌发了想要在国内发展骑射文化的心。
他说:“骑射中有传统文化的元素在里边,我们要把这种传统文化继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代,子子孙孙的后代,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骑射技艺的魅力,感受他带来的快乐,所以我们想传承骑射文化。”
发现不足,引进“ kassia体系 ”
拿下骑射赛道资格后,曲贵斌便开始在国内,积极开展骑射运动。在成立之初参考日韩等国家比较成熟的比赛制度同时,曲贵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在骑射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竞技体育的今天,不少赛事的赛制中,对箭头的选择,还停留在手工业农耕时代。
除此以外,国内传统的驯马方式,是过去蒙古人传承下来的一种方法。以“摔马”,带有强迫性质的招式为主要手段,让马匹屈服于骑手的控制之下。战争时期运用这种驯马方式还好说,放在近现代就显得过分极端了。
对此,曲贵斌选择将恩师创建的“kassia体系”引入国内。该体系对于用箭没有明确规定,只要是没有箭台的,没有瞄准装置的弓都可以。此法极大提高了骑射时的命中率,让比赛更加刺激的同时,也提高了选手的积极性。
同时“kassia体系”中极具人文关怀的“自然驯马法”,是整个体系最值得称道的地方。“自然驯马法”的核心是心去感受这匹马,用爱去来驯练这匹马,这样马在人身边就有了安全感,也更愿意跟人在一起。
关于卡萨体系在实际运用中展现出来的优势,曲贵斌在采访中,谈到了在内蒙,巴林右旗遇到的一件趣事。
“当地为了推广骑射文化,举办了一场比赛,比赛中有选手作弊了,一次性挂两支箭,把这两支箭都挂在箭匣上,同时撒出去的,蒙古族的小伙子一看就觉得太不公平了,他就非常生气。”
后来曲贵斌就给他讲了“kassia训练方法”,慢慢地小伙开始改变他以前骑射时的射箭方式,这样做之后他进步得非常快,而且成绩也变得非常稳定。
子承父业
曲贵斌作为中国骑射文化的传承人,自己的儿子也是从小就跟马匹打交道。六岁,在大家还在玩泥巴时,曲贵斌的儿子,已经开始学骑马了。其中最让人惊叹的是,刚刚出生不过六个月的时候,他就第一次上马背了,虽然坐不稳,但是特别高兴。
不仅如此,当我们询问曲贵斌的儿子关于马匹信息时,这位年仅九岁的小小骑射手,不仅对于马的语言、习性了解甚多,甚至还表示自己想要去参加奥运会。虎父无犬子,中国骑射界的未来,一片光明。
策马奔腾在内蒙的大草原上,开阔的视野,伸手可触的天空,速度带来的荷尔蒙的飙升,让骑射手们仿佛能穿过时间的桎梏,与我们的祖先去交流去沟通,这大概就是文化传承带来的力量吧。
漫漫十年路,从单纯的热爱到专业裁判,再到成为中国骑射文化的传承人,曲贵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骑射文化引入国内,让更多的人发现骑射的魅力,让这项起源于我国的古老骑射技艺能重新在中国发扬光大。
(注:本文图片由曲贵斌提供,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