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周轶:一块单板支撑起的冰雪人生



探险家小传
周轶


单板早期玩家

2002年  创办中国第一家单板俱乐部,以及中国第一家单板店

2003年  青岛啤酒100周年广告男一号

2004年  代理第一个进驻中国的单板国际品牌

2005年  “联想杯”单板挑战赛全国总积分第4名

2008年  代理世界第一大滑雪头盔雪镜品牌

2018年  开始启动滑雪产品相关专利技术的研发和自主品牌的创建

2020年  参与起草中国滑雪镜国家标准

2020年  作为嘉宾被邀请参加综艺节目“天天向上”

2021年  赞助冬奥会唯一一部滑雪献礼片《零度极限》,并客串参与拍摄,扮演单板老炮“蝴蝶”



周轶,雪圈打拼20年,江湖花名:蝴蝶。


由于早年爱穿得花花绿绿,加上滑雪场上喜欢飞跳台,玩各种腾空动作,像蝴蝶一样,故而得名。


他是最早一批在中国推广单板运动、单板文化、出海引进单板品牌的国人,并且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单板俱乐部。


《牛人》节目录制当天,周轶言谈沉稳,聊起冬奥会与整个滑雪行业,亦是见解独到、逻辑清晰,与人们印象中的“蝴蝶”,相去甚远。直到话题转到单板,周轶身上忽然有了某种动人的能量场,年轻时的热血、张扬、情怀、理想,依稀可见。




01

“身高减20”

选单板黄金算法,原来首创者是他


每一个玩单板的人,都会面临第一个问题:我该选择多长的单板?


如果你去问雪具店或者向玩单板的人请教,大概率会得到一个回答——“用你的身高减20CM”。


这是业界不成文的一个算法,而第一个提出的人,正是周轶。


学IT出身的他,对标识性的东西比较有概念,明白语言一定要简单好记,才能传播。



“身高减20”当然只是一个简单的维度,且参照的仅是周轶自己的个人身高,计算并不那么准确。实际挑选时,不同的弹性和硬度以及个人的体重和技术,都是考量因素。


周轶后来也尝试过修正这一算法,描述得准确些,但最终流传开的,只有“身高减20”这一版。


事实上,单板领域许多约定俗成的文化传统,都与以周轶为代表的最早一批单板运动爱好者渊源颇深。




02
开板、封板传统

竟源自最早单板俱乐部!


“2002年元旦,北京的南山滑雪场,漫山遍野滑雪的人,只有我一个是滑单板的。”


那场景,周轶记忆犹新。20年前,玩单板的人实在太少!


于是,那一年,周轶决定成立中国第一家单板俱乐部。初衷很简单,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就想把中国喜欢单板运动的人聚集到一块儿。


可是,几乎为零的市场,发展会员是个难题。


周轶首先盯上了身边的同学、同事,也到一些户外俱乐部去蹲人。同时,利用自己的IT专业优势,注册了一个顶级域名www.snowboard.com.cn,自己搭建了服务器,做了个BBS论坛放在网页上。


“那时候中国玩单板的,如果想找到组织,上网搜索单板关键词,基本就只能搜到我们。”


就这样,通过这些方式,俱乐部获得了第一批会员,大概二十人左右。第一年的雪季,几乎每一个会员都是周轶手把手教学。


到2006年,俱乐部会员已经超过百人,活动也随之多了起来。


比如,每周三晚8点,俱乐部会举办一个讲座,教一些单板的入门技巧、装备知识,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关于单板知识和文化的活动。






也是在这一阶段,滑雪圈慢慢发展出了开板大会和封板大会传统。


“每年的开春我们会给雪板的钢刃打蜡,封起来,避免夏天受潮生锈;到入冬的时候,雪场快开了,再把蜡刮掉,露出钢刃。这就是封板和开板的由来。”


许多人可能不太知道开板为什么叫“开”,以为是雪季开始了或是雪场要开了,但其实“开”是指开单板的刃。




时间再往前追溯,就连单板这项运动之所以叫“单板”,与周轶等一批早期玩家也不无关系。


最早国内没有将单板、双板对应到现在的这两项运动,多是“雪地滑板”、“雪板”等根据“snowboard”直译的叫法。


那时玩单板的势单力薄,在几千人的雪场,只有周轶和他的朋友们,一共才十几人。为了标新立异、增强自信,当然,也不乏有那么一丝年轻人的较劲,追求特立独行,硬要将自己与其他滑雪的人群区别开。


这伙滑雪场的小众青年,给自己小群体的这项运动想了个名字——单板。


自从单板被叫开,为了区别记忆,双板也就跟着定了下来。




2008年,俱乐部注册会员已达八千。早期周轶对单板的喜欢很纯粹,就觉得单板更帅、更时尚、更炫酷,随着会员越来越多,周轶对这项运动的情感也有了些微妙变化,除了热爱,更添了几分责任感、使命感。


他在这年从台前玩家开始转向幕后代理,不再只追求“众乐乐”,而是想为单板运动在中国的推广普及,做些真正有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的事。


这个念头,早在2005年已经萌芽。




03
德国观展遭拒

暗下决心打造民族自主品牌


2005年之前,国内基本没有像样的单板装备货源。


“我的第一套单板是从天津洋货市场的二手货摊上淘来的,那搁现在就是垃圾一样,早年用它练习时吃尽了苦头;滑雪靴是雅宝路批发市场淘的,那里会有一些外贸货,但卖家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干嘛的,他以为是雪地靴。”


当时国内人们甚至还没有滑雪戴头盔的概念,雪镜、滑雪服、滑雪手套也都是东拼西凑,一点都不专业。



“国际品牌在我们眼中是可望不可及的,我们只能通过一些视频、杂志看到一些图案、产品开发和设计,真的非常好,一切都吸引着我们。”


终于,那时还只会几句蹩脚英语的周轶,硬着头皮参加了2005年的德国慕尼黑体育用品展览会,成为第一批出海寻找单板品牌的中国人。


“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到了太多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他们展馆的数量、面积差不多是咱北京的10倍,布置装修超级豪华,产品也都是之前从来没见过的。”


展会主办方在场馆之间搭了一个几十米高的出发台,底下有跳台、铁杆、道具,同期搞起了比赛,现场报名就可以参加。“有很多特别小的小孩,男男女女,都滑得非常好,挑战难度也非常大,而且他们都自带装备。”




周轶大受震撼,兴奋地不停拍照、拍视频。这里简直与他梦中的滑雪世界一模一样。


可是,很快,“梦”被残忍捏碎。


“许多展位,其他人都能进,就是中国人不让进。他防止你来抄袭。当时有种被看不起的感觉,让人想起百年前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特别糟糕。”


自那时起,周轶痛下决心,一定要创中国的自主品牌。


“绝不抄袭!不做高仿假冒,要做就做像华为一样的民族品牌!假如为了卖点货,挣点钱,去做一个比别人差的牌子,没有任何意义。当然,我们需要向别人学习,先学习,再寻找超越的机会。现阶段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至少要达到国际一线品牌水准。”




04
助阵冬奥会
坚信中国必将成为冰雪强国


如今,周轶虽然早已退出滑雪运动员舞台,但他的产品,却让他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冬奥会的参与——帮国家队制作热定型滑雪靴的内胆及热定型鞋垫,这些能够助力专业运动员在做一些极限动作时提升脚踝、足弓的稳定性和支撑性。

 

“我以后可以跟人吹牛说,你看这个运动员,他在天上飞的时候,他的滑雪靴内胆是我做的。”



近几年,周轶远不只在单板运动的产品研发上发力,在相关技术标准、行业标准等方面,也同样不遗余力。2020年,他参与起草了中国第一个滑雪镜的国家标准,同时目前正在参与推动中国滑雪产业的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以及中国的单板国职认证体系的出台。


“中国的滑雪市场,现在只能参考欧盟或北美的一些技术标准。随着中国的滑雪产业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标准,这件事非常重要,这是跟国际接轨的第一步。”


周轶希望自己能成为中国第一批单板培训师和考评员,有机会为提升中国单板教学体系整体水平尽一份力,为中国将来逐渐成为冰雪强国打基础、做准备。


周轶预测,在迈向冰雪强国的路上,室内滑雪场会是一次新机遇,或将改变中国滑雪产业格局。未来的5年,中国室内滑雪场有望过百,中国也将会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可以四季滑雪的独特市场




05
单板上的冰雪人生


在周轶的单板俱乐部简介页面,曾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推动中国单板的普及


我们孕育中国单板的精英


我们见证中国单板的历史


我们创造中国单板的文化


不好说是单板选择了周轶,还是周轶成全了单板。他的人生,似乎已安放于单板之上,兴趣、事业、挫败、挑战、感悟都围绕着它,他在单板上蜕变、成长、超越,最终破茧成蝶。


周轶不仅成了单板上的蝴蝶,也在自己的人生赛场轻舞飞扬。


“刚开始玩单板,你可能站都站不起来,到你站起来滑顺畅了,你就会想去飞跳台、想腾空,一腾空肯定各种摔,但等你掌握了腾空技巧,就能享受那种感觉的美妙了。人生大抵也是这么一个过程,循环往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