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 | 程巍:嫌地球内卷,这哥们居然在造火箭,要上火星!




探险家小传
程巍


星际探索者

2013年  菲律宾完成135米

2015年  考取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私人飞行员执照

2016年  北极完成3次冰潜挑战

2016年  登顶岛峰(海拔6200米)

2016年  登顶阿玛达布拉姆峰(海拔6800米)

2017年  登顶珠穆朗玛峰

2018年  3次在菲律宾受训战斗潜水员



遨游太空,星际穿越,相信是许多人小时候都曾有过的梦。


可随着人慢慢长大,这些儿时的梦想,往往与白马王子、灰姑娘、奥特曼、海贼王等其他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一起,被定格在了童年。


然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程巍,却异常执着,为圆从小的太空英雄梦,生生把自己炼成了全能型户外探险玩家——上天能操控飞机、滑翔伞,下海能玩帆船、潜水,陆地上开得了赛车,登得了珠峰,玩得转枪支……





眼看地球已满足不了程巍的探索欲,现在的他,正在造火箭,准备上火星!




01
为登火星,学潜水、登珠峰
考FAA私人飞行员执照


2013年,程巍完成深潜135米个人最高纪录,后又继续尝试冰潜、洞潜,并且3次赴菲律宾接受军事潜水技能训练,升级成为战斗潜水员。


“我潜水的目标很明确,都是洞潜、深潜等技术潜水,用的装备也从最早的开放式循环,快速过渡到了封闭式循环,这些都是为了未来能够成为真正的宇航员,土法炼钢地进行一些基本的准备和训练。”


通过查阅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中国载人航天的相关资料,程巍得知宇航服中的循环呼吸器,原来是潜水循环呼吸器的“进阶版”,而潜水所用的第一个水下循环呼吸器的发明者,正是一位NASA的工程师,他当初研发这个装置本是为登月准备的。


同时,现代宇航员的部分培训内容,一般也需要到水下进行。因为水下浮力可以抵消重力,模拟出太空漂浮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熟悉身体的操控,对以后到太空中日常作业,有很大帮助。


后来,当程巍知道许多宇航员早期是从飞行员中选拔的时候,他又在2015年考取了FAA私人飞行员执照,并且不断提升飞行的难度和高度,尝试不同机型,积累飞行时间与经验。


登山也是同样如此,挑战不同类型的高海拔雪山,为的就是提高自己在严酷环境之下的极限生存能力。


“从地球到火星单程就要九个月,在这么漫长的过程中,太空当中特殊的环境、微重力、高能粒子辐射以及远离地球的寂寞等,对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是一大考验。必须是身心都非常强健的人,才有可能完成这样的航行。



程巍不停地升级着这套自创的民间“土方法”,训练自己的体能,时刻为奔赴太空准备着。


可以肯定的是,上火星,并非只是他一时的头脑发热。


事实上,程巍的筹备不只限于体能。2020年,他已成立自己的商业航天公司火箭派,采用星箭一体化技术,既做火箭,又做卫星,让地球更加便利地连接太空。并且,公司在2021年便已累计获得3轮融资,市场前景被一致看好。




02
在太空研究生物制药
进程居然是地球的千百倍

2021年12月17日,由火箭派研制的中国首个商业航天生物载荷“火种一号”,成功发射。



在此之前,绝大部分的太空应用都集中在通信、导航、遥感这三大领域,商业航天的入局,大大拓宽了太空应用的细分市场。


“火种一号”便是很好的例证,它不仅开创了国内商业航天生物载荷对太空环境利用的先例,对中国的生物医药研发也同样意义重大,开辟了新的试验场所和制药模式。


微重力对制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营养学等几个主要行业来说,是一次颠覆性的历史机遇——它能大大缩短新药和疫苗的研发周期。

在太空中,生物制药的一些工艺、流程,效率会大大提高,比如蛋白质的结晶,由于太空环境下没有引力,无法产生对流,所以它能混合得非常均匀,生产效率是地球的千倍以上。


“SpaceX(马斯克于2002年6月建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就曾把新冠病毒发射到太空,它会在太空中快速变异,速度可能是地面的成百上千倍,这就大大缩短了对它的研究时长。”程巍说,“包括小白鼠,还有其他一些模式生物,它们在太空当中的衰老速度要比地球快很多,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模型,快速地找到发病原理。而如果在地球上,这一进程会十分缓慢。”


以地舒单抗为例,它是全球生物科技巨头安进研发的一款药物,也是目前我国首个且唯一一个骨靶向药,已经成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当初这款药的研发,是安进通过和NASA合作,以小鼠作为模式生物,在太空空间站反复实验多次,观察骨质疏松症和骨老化小鼠模型,从而找到了骨质流失的发病机理和能够抑制骨髓炎症、促进骨形成的关键基因。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而才开发出应对的治疗药物


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在引力和磁场这两个限制性因素之下来进行演化和成长的,一旦这两个因素发生改变,那么生物的进化和演变方向,便可以有完全不同的选择。

“科学地利用好太空环境和条件,对地球上的生物制药、人类健康乃至升级整个地球产业,都是大有裨益的。”

程巍(右一)参加2021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


发射”火种一号”,只是程巍打造空间生物实验室的第一步。

“我们的生物载荷最终目标是外太空建立一个长久的驻存基地,拥有在太空当中生产食物的能力,以及满足人类生存与生活所必需的一切能力。其中,药物当然是一个重要方向,不管在火星还是其他地外星球,我们都要有治疗疾病的能力。”



03
宇宙那么大,何必在地球上内卷?

“在太阳系当中,火星和地球环境虽然最像,距离相对也比较近,是人类第二家园的首选,但毕竟还存在很大差异。比如火星的大气层极其稀薄,引力只有地球的1/3,95%是二氧化碳,而且温差非常之大……如果不加改造的话,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


程巍计划着20年内能登上火星,去火星搞搞基建,做许许多多的科学实验,将火星改造成适合人类的定居地点——这才是他的终极理想。

这种理想,听似天方夜谭,可千百年前的人们,假如看到今时的世界,又何尝不会感叹自己当初以为的天方夜谭呢?

既是如此,不妨大方一些,给予自己无法理解的遥远事物,预留一点想象空间吧。

“地球上,各种资源、环境、产业都已经卷得太厉害了,宇宙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主动奔赴星辰大海,抱着做宇宙主人翁的心态,才能自由地探索宇宙。

乐高版火星


不可否认,探索火星,抑或地球以外的任何星球,对于人类而言,意义非凡。

对火星殖民十分狂热的马斯克就曾说过,他之所以进行“多行星物种计划”,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给文明上“双重保险”的考量——提高人类的生存率,减少人类灭绝的可能。


/翻译:我的钱中有一半用于帮助(解决地球上的问题,另一半用于帮助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自我维持的城市,以确保(所有物种)生命的延续,以防地球像恐龙时代受到流星撞击或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我们随之自己毁灭。/

地球文明的边界需要不断进行拓展,否则很容易形成内卷。时下流行的“内卷”,其实可以视为一种熵增现象。

在程巍看来,避免内卷,突破人类生存限制的唯一途径,一定是向宇宙更深、更远、更高的地方去寻找。

面向太空的探索与拓展,绝不是一个架空于当下的蓝图或设想,它不仅是为人类未来谋福祉,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因为,在探索火星或整个外太空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无疑会对科技发展提出更多需求,这也必将促进各项科技的发展,比如天文学、材料科技、环境科学、航空科技、人机交互、3D打印、基因编辑等,这反过来对整个地球文明,也是一种反哺。

“航天,是21世纪最具浪漫色彩,也最具风险性的一个行业,需要大家更多的包容、更多的期待、更多的支持。


前不久,中国探险协会成立深空分会,程巍担任会长一职。他表示,希望未来与中探协一起,共同推动中国深空探险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国乃至全人类的未来做一些前期探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