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救灾,更应该学点保命技能!


2008年5月12日,

汶川,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弦。


你还记得空降兵15勇士么?他们毅然从5000米高空冒死盲跳,空降震中地带,打通了重灾区与外界的联系通道。


14年过去了,那段记忆依然刻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呼吁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随着对防灾减灾救灾的不断重视,全国专业急救援队伍已有100多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也不断发展至1200余支。

 

2022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灾难来临就在一瞬间,及早掌握防灾救灾知识,掌握救援知识和能力,才能多一份生命保障。

 

认识灾害,防范意外,自救互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01

懂得自救,是创造奇迹的本源

 

2022年5月3日凌晨4时,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中,营救出的第9名幸存者,是21岁的小圆(化名)。

 

被困88个小时后被救出的她,超过了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仍保持了较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她教科书式的自救,成为救援人员口中的“生命奇迹”

 


她是如何做到的?

 

作为一名医学生,她有着出色的自救自护知识。获救后,她分享了自己的自救办法。

 

1

 有计划地饮有限的水

倒塌发生后,身边的半壶水,是她最珍贵的保命物资。她开始有计划地履行“喝水计划”。“每一次喝一小口。”直到被救出,她的半壶水也仍有余量。

 

2

昼夜温差大,保持体温

床上的被子也是救命稻草。获救后,小圆说,“热的时候不盖,感觉冷了就赶紧包裹在身上。”被困的近4天时间里,小圆随时根据身体的感受来利用这床被子。


3

关注救援,及时发出求救信号

用一块硬物敲击身边墙体,发出求救信号。小圆回忆:“听到外面声音比较嘈杂时,我就不敲,因为敲了外面也听不到。感觉救援人员比较近或是安静的时候,我就有规律地敲,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4

  保存手机电量,使用电量计划

倒塌发生后,手机也失去了信号,但一样能看到日期时间。“我非常清楚自己被困了多久,所以不至于惊慌失措。我不解锁手机,想知道时间了就看一眼。”小圆的“电量计划”,在她被救出时,电量还没有耗完。

 

 

02

懂得救援,为更多生命提供守护

 

“我志愿加入蓝天救援队,遵循人道、志愿、奉献的志愿精神,勤奋刻苦、努力训练、团结友爱、自助助人,在各种危机面前竭尽所能地挽救生命。”

 

这是北京某蓝天救援队入队誓词,每一位进入蓝天救援队的队员都将这段话谨记在心。

 

也是所有救援志愿者的初心。

 

学习救援,懂得救援,让自己掌握更多的救援技能,就是为了守护更多的生命。

 

一名有着心脏病史的游客在八达岭长城景区突然四肢抽搐倒地不起,面对景区摩肩接踵的人群,想将游客安全运送下长城十分困难。

 


庆幸的是日常实战应急救援训练得到了应用,两名社会救援队队员前方奋力开道,四名抬担架的队员将患者举过头顶,救援队一边指挥队员一边奔跑呐喊,在广大游客积极配合下,为患者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从接到任务开始,到安全把患者送上救护车用时25分钟,每一分钟他们都在与死神赛跑。

 

2021年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灾情。重庆某应急救援队集结7名抢险救援队员,携带相关救援物资连夜驱车1200余公里,赶往河南省新乡市协助救援。



“我们日夜兼程,从7月23日晚10点半出发,24日下午2点左右到达新乡市牧野区,途中多次遇到洪水阻断道路的情况,救援任务从一开始就遇到困难。”救援队员回忆说,“但我们快速、高效、专业的实施了救援任务,这些离不开常态化的救援专项训练和相关的应急演练。”

 

在此次救援任务中,7名救援队员连续奋战64个小时,共救援被困群众约472名。

 

 

03

学习救援,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救援,就是当有突发事件或意外发生时,指导和帮助遇险者避险、逃生,组织现场群众自救互救,搜救受困人员等等,是实施救助的整个过程。

 

救是技术,援是帮助。

 

2021年5月,白银黄河石林越野赛里,救下了五位运动员并发出有效警报的人,是牧羊人朱克铭。消防员的出动,是因为本地一位参赛运动员察觉事情不对报的警。

 

有人发现失去意识的运动员同伴,不停拍打不让他睡着。拖进窑洞,脱掉衣服和鞋,盖被子,灌水,吃能量胶,做了专业的失温处理。


图片来源:@黄河石林大景区


年长的选手救下了更年轻的人,孤身的救援队员把衣服给了更脆弱的人。在风雨突然来临且救援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活下来的运动员,也依靠的其实是自救与互救。

 

生命是一切的基础和前提,除了各种天灾,还有各种意外,可能随时威胁着我们的生命,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因此,救援的一些基本技能和知识,每一个人都应具备。

 

也许有人会说,救援有专业的人员来做,我们有必要学习掌握吗?

 

当然!专业的人员不会时刻在你身边。


当意外发生时,除了求助于专业人员外,我们需要在现场把主动权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护自己,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同时可以救助到他人,为生命预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所有的一切只是因为——生命至上。

 

 

04

让我们学点救命的技能

 

最好的救援,永远是预防。

 

中探协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数据显示,户外活动伤亡事故增加 187起,死亡人数增长率为280%,户外伤亡事故呈逐年增长之势。户外安全事故的频发警示着我们,行业的标准化、管理的规范化,迫在眉睫。

 

2022年2月25日,《探险活动安全保障规范》《户外探险活动人员伤亡事故处理指南》两项团体标准由中国探险协会在全国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希望通过两项团体标准的出台,为探险和户外活动组织方的安全保障工作规范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降低户外相关事故发生率,提升全社会、全行业的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

 

同时开展《探险救援员培训(初级)》《探险领队培训(初级)》两项户外专业培训。旨在通过标准化、专业化的培训,让更多普通人具备救援志愿者的专业救援能力,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同时提高救援效率,减少救援事故,或者二次救援的发生。

 

通过权威的标准和专业的知识技能,将所有风险意外发生的概率降到最小,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信赖的依靠。


2020年12月,中探协筹备成立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2021年7月,中探协成立应急救援专业委员会。广泛吸纳各省市应急救援社会力量队为会员单位,搭建社会救援力量共享的资源平台,推动和促进我国社会救援力量和应急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探协应急委的全国队伍,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山东、江苏、江西、河北、黑龙江等30个市县区各村居、乡镇、省市边界、高速路口等交通枢纽设置监控点,坚持24小时阻控,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查验行程码、健康码,对飞机场、高铁站、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开展防疫消毒,同时为工厂、企业、学校能够尽快复产复工复学。截至2022年4月末,累计为企事业单位13250家(含5250所学校、375家企业、380个政府职能部门)提供消杀服务,覆盖人群约2千万,出队约30万人次;参加抗疫服务岗位39300个,服务时长累计1155093小时,保障了公共场所等关键重点单位的正常运行,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探险领队培训往期课程介绍



05

国内常用应急救援电话

 

110

   报警电话:遇到无法解决的紧急情况,寻求警察帮助。

■ 120

    急救电话:提供紧急医疗救助服务。

■ 119

   火警电话:火灾报警。119还参与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  援,包括危险化学品泄漏、水灾、风灾、地震、建筑物倒塌等。

■ 12119

    森林防火报警电话:森林火灾。

■ 112 

   行动电话112紧急救难专线,在手机打开后即使没有接收讯号,甚至电力极为微弱,任何厂牌的手机在任何地点皆可拨通。

■ 122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发生交通事故,需要交通警察处理的报警求助电话。注意保护现场,不要随意移动伤员以免加重伤害。

■ 12395

   海上搜救中心报警电话:及时实施海上救援行动。

■ 12320

   公共卫生热线:如果需要了解关于传染病等方面的信息可拨打公共卫生热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