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就玩儿探险,羡慕这样的童年



“我更喜欢在屋里玩,因为到处都有电源插座。”这是《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中,一位四年级小学生的话。


作者理查德·洛夫把这一现象和一些最令人担忧的儿童发展趋势联系在一起,他通过大量调研和实例指出,抑郁、焦虑、肥胖、注意力紊乱,源头是儿童时期的“大自然缺失症”

重建孩子与自然之间的联结,让自然滋养孩子的心性与成长,不仅是为人父母,乃至是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户外长大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样的?


“3岁前没记忆?我记性好着呢”
 小探险家 | 罗在 
2个月开始“登山”
4岁拿到深水证
6岁半“跑”马拉松

3岁之前,你都干了些什么?

很多人可能会说:“那么小能干什么?不就躺在婴儿床上睡喽!”

无论如何,反正罗在在这个年龄已游历大半个中国。

早在2个月大时,她便早早地开启了自己的“探险生涯”——被爸爸罗艺或抱着、或背着,登三山五岳,游苍山洱海。


不少亲友力图劝阻罗艺这一行为,理由说来也再正确不过,一来,孩子太小,这么折腾太风险太大;二来,3岁之前小孩子能记住什么?到处看有什么用?

“首先,不要用有没有用来衡量。对孩子的影响,更多的是言传身教,而不是我们说什么。”

罗艺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更多的是要感知这个世界。”

期间,被蜜蜂蛰、被猴子攻击、高反、生病等在户外会遇到的各种意外状况,罗在都经历过。


不过,这也让罗在从小就建立起很强的安全意识,对风险有着清醒地认识与判断。比如攀岩,当她感觉自己能力不足时,会主动下撤。

跟着爸爸罗艺走向户外的过程中,罗在也一点点在成长,对环境的适应力越来越强。参与的户外项目难度逐步进阶,比如现在已经开始玩起冲浪、滑雪、山地越野。

“一旦滑上,起码五六个小时,有时能滑一天;对海和浪也有了新的认知。”

长期的户外锻炼,让罗在的身体素质方面,比如平衡力、反应力、敏捷性等,比同龄人更加出色。同时,对她的性格塑造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变得更加独立,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更重要的是,她在遇到困难时,先想到的不是回避,而是尝试解决。

“不要把孩子看的太弱小,生命很顽强,要让她去听、去闻、去触摸,去感受冬冷夏热,去感受冰霜雨雪。”


"和危险握握手,我就更勇敢了”
 小探险家 | 单予菡(朵朵)
5岁“骑行”乌兰巴托
6岁滑板环洱海
7岁划行京杭大运河

朵朵和爸爸单麟关系原本十分生疏,直到5岁那年,她跟着爸爸一起“骑行”乌兰巴托之后,父女二人关系才开始升温。

那次旅行之后,运动神经得到开发、释放的朵朵,和爸爸有了更多探险旅程,登山、皮划艇、绕洱海滑行等,两人玩得风生水起。2020年,更是一起划行京杭大运河,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瞬间。


“有一次河面有一个红色的布条,就是拦截其他大船什么的进去,让他们拐弯去别的路,然后爸爸想着别绕路了,也远,直接冲过去,结果冲翻了,然后我掉入水里。”

回忆起这段,朵朵仍心有余悸。她在水里沉了好一会,才漂起来,先清了清头上的水草,然后游过去帮把船里的水捞出去。

还有一次更危险。一艘速度极快的大船,因为视野有限,没看到父女俩的皮划艇,径直从他们身旁全速驶过,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一下将皮划艇推向岸边,眼看就要撞到河岸,幸得有一片灌木丛缓冲了一下,单麟死死拽住灌木,这才没直接撞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要害怕,微笑着面对,消除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面对恐惧,加油,奥利给。”

这是朵朵经常用来鼓励自己的话。


划行路上,她帮爸爸擦眼镜;盯着河面上的指示牌,指挥爸爸转弯;放音乐,唱歌给爸爸听,还会在一天行程结束后帮爸爸按摩。


“照顾”爸爸的同时,对世界好奇打量的目光也片刻不停。

“湖面上有好多东西,蜻蜓、天鹅、荷花、睡莲、鸭子、小鱼、白鹭,白鹭出现在水面比较干净的地方,蜻蜓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还有黑色。”


"世界是学堂,成绩单就写在路上”
 小探险家 | 馨馨 
9岁帆船航海
14岁环飞澳洲

2012年,正在念小学三年级的馨馨,因为爸爸的一个决定——帆船环游世界,从此脱离了传统的中国式教育,休了学,跟着父母去航海。

“在早上,我会做瞭望手,白天我值班,晚上换我爸和我妈。”

那时的馨馨,满满的兴奋、好奇,见到的每个小岛都非常不一样,每停靠一处,她就跟着爸爸去浮潜,观察着神奇又梦幻的水下世界。

在自然的课堂里学习时,基础的学业也没落下,为了保持和同龄人一样的知识水平,在船上,妈妈负责教馨馨。最终的效果还不错,回国内学校做测试的时候,馨馨各学科都及格,甚至中上。


两年的航海结束后,馨馨和父母一起到了澳大利亚,作为七年级学生在当地上学。

学校九点钟上课,她需要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出发,开着小艇,从船上到游艇会,换上校服,七点半左右到游艇会外面等校车,再坐校车去学校,大约五十分钟。

旅居澳大利亚期间,馨馨和爸爸翟峰一起完成了用动力三角翼环飞澳洲的梦想。不过,当时的她坐在副驾驶。而现在,她已经学习完滑翔伞,有能力独自飞行了。

“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改变,虽然以前跟着爸爸飞了多次,但现在我可以完全自主掌控自己,滑翔在天上。”

馨馨欣然接纳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与学习“轨道”。旅程中的点滴,已经让她成长为独一无二的个体。

目前,她正在申请国外的大学,希望继续体验不同的环境,观察世界,拓展生活的边界。


“我长成了更好的自己,妈妈也是”
 小探险家 | 彤彤 
11岁开始环游各国
18岁全球行程达二十多万公里

11岁之前,彤彤一直上的是令人羡慕的西城区重点小学,在外人看来,照此平稳节奏发展下去,前途一片光明。

可就在那一年,妈妈肖静突然得到一个去美国工作的机会,询问她愿不愿意一同前往,彤彤欣然答应。

周边亲友们惋惜不已,都觉得“这孩子不得被这妈折腾废了?”


可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经历7年在8个国家更换12所学校后,彤彤被常青藤名校录取,而且还是在美国排名第一的专业。

彤彤当时给招生官写了一封信,“以前是我妈带我一个人玩,以后我想要带更多的人一起去看世界,希望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

她现在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和她未来的梦想,以及以前的经历,完全匹配上了。

旅行带给她更多的是,如何去把命运的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而她,也做到了。


在与孩子一起旅行的过程中,作为妈妈的肖静也一起在成长。

“与其说我在照顾她,不如说是我在她这面镜子面前照到了自己,我也改变了很多。”肖静说。

母女二人合著了《与你一起的日子才叫时光》一书,向许多家庭展示了如何才能达成一个更好的亲子关系,激发孩子身上的无限潜力,让他们自信成长。

这群走向户外的孩子,从自然中收获了什么? 

单麟:“首先我不能说孩子现在一定特别好,至少,就目前来看,她对外的言谈举止还是比较乐观开朗的。”

罗艺:“她对生活有这种热情,对事物好奇,有一种不断探索的精神。”

肖静:“通过这样一个探险的过程,不但提升了调配能力、领导力,也让自己和家人更好地去互相理解、增进沟通,以达成一个更好的亲子关系。”

馨馨: “在航海之前,我是一个比较羞涩、比较向内的女孩,之后航海、旅行,不断变换环境,改变了我这个人,我现在也很喜欢去探险、去旅行、去旅居。”

翟峰:“我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成为地球公民,可以去做一些改变世界的事情。”


蕾切尔·卡逊说:“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带领孩子走上一条与自然重归于好的成长之路,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专项运动技能课程中,出现了一批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如定向运动、野外生存、远足、登山、攀岩等,拓展青少年生存探险类技能与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新兴体育类运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好奇心与探险精神,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为了给广大青少年补上“自然教育”这堂课,中探协探索教育工作委员会开发了为提高中小学生抗压与逆境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逆商”系列课程,鼓励青少年走向户外,在自然中激发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成长或许没有一条标准的道路,
但总有科学的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