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胡歌和刘涛“内娱史上最炸裂的6分32秒谈话”冲上热搜。他们争辩的内容是:在野外用完的手纸,要不要带走?
起因是胡歌、刘涛、陈龙3位演员作为环保纪实节目《一路前行》的项目发起人,来到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109国道沿线捡拾垃圾。
在节目中,胡歌和刘涛就是否带走垃圾问题展开讨论。
胡歌认为,应该把用过的手纸带走,特别是难以降解的湿纸巾。
刘涛认为,这样的倡议太苛刻,几乎没有人能做到。
“清道夫”小队将要进山清理 来源:纪录片《珠峰清道夫》
这段行程的艰难,不仅在于攀登,安营扎寨同样危机四伏。
清理2号营地垃圾的小分队成员,接连出现身体不适,甚至生病——因为他们喝的冰水都已被垃圾污染。但没有办法,这是唯一的水源。
而负责搬运两具遗体的另一个小分队面临的是更为艰苦、危险的工作。
在珠峰,搬运遗体的最小配置是4:1,即4人团队才能在洛子壁上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带1具遗体下山——这还只是在南坳8000米海拔以下位置。若在海拔8000米以上,如希拉里台阶等狭窄路段,风险极大,需交替操作。
而直升机,具备实现降落运输条件的最高海拔是C2营地7790米。因此,遗体清运的难度、危险系数和成本都非常高。
如果仅靠人力将遗体从珠峰峰顶运输到南坡大本营,需通过昆布冰川,难度和风险将成倍增加。
事实上,小分队在接近遗体的过程中,遭遇一场暴风雪。所有队员都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才能防止自己从65度的斜坡掉下来。队员们的体力几乎消耗殆尽,不得不返回原来的位置。
只有队长还在坚持,他决意要将遗体带回去。在海拔7500米的高山上,他独自一人沿着一条被冰封的小路向上攀登。
最终,队长花了足足两个小时,用锄头将遗体挖出来,再孤身一人给拖到安全地带。然而,他因体力不支而倒下。幸运的是,被一名登山者救了回来,最终安全返回营地。
第二天,他们继续用绳索,缓慢、艰难地把这两具遗骸往山下运。因为冰冻的原因,一具遗体的重量就达到200多斤,这无疑更增加了搬运难度。
队员们将遗骸用绳索绑牢,沿着65度的斜坡,缓慢前行。每一步都要格外小心——万一脚下一滑,遗体一旦滑落,恐怕再也无法找回。
最终,他们成功地将两具遗骸抬到安全位置,再由直升机分两次成功运出。
队长纳姆加尔说:
"我不在乎是谁留下了垃圾,我只想把它们弄下来,让整个国家喝上干净的水。这是我们的责任。"
夏尔巴人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这么做——这个使命的真正意义,并非只是捡垃圾,对夏尔巴人而言,他们是这里的守护者,守护的不仅是珠峰,更是家园。
他们亲眼见证珠峰的变化,对珠峰的爱和责任,驱使他们前赴后继,用实际行动守护、捍卫这片土地。
纪录片中讲述的夏尔巴人对珠峰的付出,超越了自我和人性,是对珠峰至高无上的尊重和保护。他们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是这部纪录片最感人之处。
纪录片结尾的一段字幕让人泪目:
这群夏尔巴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守护珠峰、守护家园的意义。寥寥数语对影片的介绍,并不能代替真实影像给人的震撼。《珠峰清道夫》以其惊心动魄的细节展现了夏尔巴人在珠穆朗玛峰周围的不凡使命,建议大家去看看这部纪录片。或许,对我们每个人的当下和未来,都会有所助益。
豆瓣网友对《珠峰清道夫》的评价 来源:豆瓣电影
你以为这样的事,只有他们在做?
珠峰的清理工作已持续开展40年。除夏尔巴人的自发行为,中国和尼泊尔两国政府的相关部门也会定期组织人员清理。
1997年春,西藏登山协会在珠峰北坡发起首次清扫活动,重点清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遗留的氧气瓶和生活垃圾。以此为起点,之后每年都会举办类似的主题活动,目前已形成珠峰北坡规律、常态化的环保力量。
尼泊尔一侧,珠峰生态探险队(Eco Everest Expedition)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资助下开展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以来,该探险队已完成超过13吨垃圾的清运工作。
2011年,尼泊尔政府联合多个公益组织,在珠峰南坡发起大规模清扫行动。参与者包括29名经验丰富的登山者、65名夏尔巴背夫和75头牦牛。该活动持续一个月,以每人单次背负约15公斤垃圾的水平,最终带走8.1吨垃圾。
2018年,西藏珠峰登山季结束,西藏环保大队在海拔5200米以上的珠峰地区进行4次大规模垃圾清理行动,共清理完成近10吨垃圾。
尼泊尔军队自2019年开始发起“清扫高山活动”,当年共收集10吨废弃物。2020年,清扫活动因新冠疫情取消。2021年收集27.6吨废弃物。2022年,尼军主导的3支登山队由92人组成,在两个月中,登山队共清理超过33吨废弃物。2023年,尼军派出3支登山队,从3月28日开始至6月5日结束,共从珠峰、洛子峰、安纳布尔纳峰、巴伦策峰清理出35吨废弃物。但在2023年的行动中,2名随队的登山向导不幸遇难,4名尼军派出人员受伤。
早在1996年,著名探险家、现中国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金飞豹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策划组织了一场“清洁珠峰”环保宣传活动,集结8名中国著名登山家、环境科学家和中国20家重要媒体的记者,共150多人参与其中。活动也被全球多家媒体报道。
2023年2月2日,中国探险协会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精绝古国旧址——尼雅遗址举办首届“尼雅论坛”,以“户外活动零废弃”为主题,发布《尼雅宣言》,向中国4亿户外爱好者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在户外活动时妥善处理废弃物,保护环境原有风貌,传播户外活动“零废弃”理念。
《尼雅宣言》共六部分、十九条,对户外活动前的准备、保持自然环境原有风貌、妥善处置废弃物、合理用火、尊重和爱护野生动植物、支持户外活动“零废弃”理念的传播等,为户外活动爱好者执行“户外活动零废弃”给予了清晰、明确的指南。
全球气候变化给人们在生活、经济各方面带来巨大影响。为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注重环保,从低碳生活开始,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为此,应加强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宣传,在全社会普及低碳环保观念,改变民众的行为,选择环保、健康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将低碳生活作为全新的模式,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
为了保护生态,中国探险协会将做些什么?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指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为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中国探险协会将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推动探险与相关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
1、设立环保公益基金
中国探险协会将设立低碳环保专项公益基金。
2、支持环保户外产品研发
中国探险协会鼓励中国制造业致力于环保户外产品的研发,并利用行业协会的社会地位,支持、协助这些环保产品的推广和普及。
中国探险协会将与致力于环保户外产品研发的企业深入合作,鼓励创新设计和环保材料应用,以确保产品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3、制定和推广环保标准
中国探险协会将在国家自然资源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联合自然、文旅、体育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并推广旅游市场的环保标准,保护生态。
这些环保标准,将指导和要求企业在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中遵循低碳、环保原则,鼓励企业采用环保的材料、生产工艺和包装方式,全面提升产品的环保性。
中国探险协会还将为符合标准的产品提供认证服务,以此引导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推动整个行业向环保方向发展。切实保护和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此,中国探险协会吁请探险家、户外爱好者,在探索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关注环境保护,妥善处理废弃物,保护环境原有风貌,养成和传播户外活动“零废弃”理念。因为,这不仅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更是对人类未来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