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缅边境探秘世界遗产,寻访最后的布朗王子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普洱市的下辖县之一,有国境线长80.563公里,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

 
迈山,位于澜沧县惠民乡境内。东邻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和缅甸的交界处,距缅甸仅有2小时车程,是中国版图中的“极边之地”。

直到两年前,作为中国唯一一个目的地,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22全球最佳旅行地”的“文化与历史旅行地”板块,这个鲜为人知的边陲秘境才开始进入全球视野。


行进中的“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


2023年9月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跻身《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由此声名远扬。


10月5日,“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 环国境线探险活动之天璇队,驱车深入景迈山,踏上对糯干古寨的探索之旅,探访布朗族最后一位王子——苏国文。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与布朗族最后一位王子——苏国文合影



 景迈山古茶林——影响世界的“中国树叶” 


景迈山古茶林的历史,还要从公元 10 世纪说起。布朗族和傣族的先民迁徙至景迈山,开始培育茶树,由此开启这片古茶林的传奇历史。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澜沧县惠民镇东南部,距普洱市区237公里,距澜沧县城70公里,拥有古茶林面积2.8万亩,有古茶树320余万株,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茶叶种植历史,是目前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2010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此后,景迈山古茶林在各个时期,不断发展。直至2023 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以茶闻名世界,茶山自然为数不少,那为何独景迈山能申遗成功?


景迈山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头,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


布朗族最后一位王子——非遗项目“普洱祭茶祖习俗”传承人苏国文老先生认为,景迈山有几大关键优势。


景迈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民族交流与融合、文化保护和传承一直做得非常到位。苏国文先生说:


“景迈山充分体现了民族大团结。自古以来,这里生活着5个民族,各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从未发生过民族纠纷,传统文化也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特别是建国以后,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更是紧密团结,如石榴籽一般紧紧相拥。


远眺景迈山


“景迈山至今仍保留着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山、水、林、茶、人和谐共生。”

——讲到整个景迈山的生态系统,苏国文认为这是茶山能够申遗成功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由5片古茶林、9个布朗族和傣族村寨以及3 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截至2023年9月17日,茶林内共记录种子植物125科、489属、943种和变种,观赏昆虫 16种,陆生脊椎动物187 种,哺乳动物22种,鸟类134种,经济昆虫21 种。良好的生物多样性,一方面使物种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另一方面,上层乔木的落叶为茶树生长提供丰富的有机养料,维持了古茶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中国探险协会会员、天队领队王成在探访景迈山古茶林时也谈及,“景迈山古茶林高低错落,茶树不仅能吸收兰花的香气,还能吸收樟树的香气,这便是其口味独特的成因。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茶树的树龄,短则300年,长则1千多年。”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拍摄的茶树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以下原因苏国文也觉得尤为重要。


“其三,景迈山是世界上少有的种植历史较长、保留较为完整且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为人类人工种茶活化石的地方;


其四,景迈山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与现代社会一致的理念。尽管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但其中有两大理念与现代社会完全契合。首先,人必须坚持与自然和谐共存;其次,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努力做一个好人。”


景迈山另一个独特的地方,是它古老的村寨。景迈大寨、糯干古寨等十多个自然村寨散布于景迈山,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样貌。


正如苏国文先生所说,“景迈山仍保留着完整的古代建筑风格和结构。自然和人文完美融合。”


一些专家、学者这样描写景迈山:人在草木中,茶在岁月深处。


糯干古寨,傣族为主的自然村寨,保存原始古朴特色和傣族文化。


景迈山,“一叶已千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独特的价值。



 布朗族——茶的民族 


布朗族源自古老的 “濮人” 族群。先秦时期,濮人居住在滇西地区。


据《华阳国志》记载,永昌(治所在今保山南部)一带是古代 “濮人” 居住的地区。唐代,濮人分化为 “望蛮” 和 “朴子蛮” 两支,“朴子蛮” 便是布朗族的先民。


宋末,布朗族形成单一民族。元明清时期,史书对布朗族称谓的记载已基本一致,都称为 “蒲蛮” 或 “蒲人”,布朗族先民的分布已基本定型。


据布朗族世袭头人的最后一位王子——苏国文先生介绍:


“布朗族是茶的民族,也是人类中最早发现茶叶、认识茶叶、种植茶叶和饮用茶叶的民族之一。无论走到哪里,布朗族的首要之事都是种茶,而非先建寨。”


对布朗族来说,茶代表的不只是生计,还有与祖先的联结。


“多年前,由于外族入侵,布朗族被迫迁徙寻找新家园,途中却遭遇瘟疫。在生死关头,一位族人无意间采下一片‘叶子’(茶叶)含在嘴里,病情逐渐好转。他立刻将此情况告知族群其他人,大约过了四五个星期,疾病慢慢消除,布朗族自此恢复生机。从此,茶在布朗族中变得尤为重要。”苏国文解释说。


布朗族第一代祖先的首领帕哎冷在临终时也留下遗训:


“我要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遭自然灾害死光;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你们也会吃完、用光;就给你们留下这片肥沃的茶园和这些茶树,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继承、发展,一代传一代,绝不能让其遗失。


由此可见,在布朗族文化中,茶叶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布朗族把帕哎冷尊为 “茶祖”。每年4月礼祀,献上一年中最好的春茶,在茶魂台呼唤茶魂,祈求茶祖保佑茶林村寨。


茶祖祭祀连接着景迈山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维持社会秩序与强化茶农道德规范的传承。


苏国文老先生还补充到:


“我们每年要在茶魂台举行一次隆重的祭拜祖先活动,中间那个柱子实际上就是祖先,剩下代表我们的图腾。这个图腾就是两叶一芽,代表茶叶。”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拍摄的布朗族茶魂台


随着时代发展,茶叶已经变成布朗族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年经济收入70%来自茶叶。


同时,布朗族所在的地区已经成为 “勐库茶”和“普洱茶” 的重要产地。



 布朗族最后的王子 


苏国文的父亲苏里亚是布朗族世袭的末代头人,也是历史上首位将茶叶直接敬献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布朗族人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批西南少数民族参观团赴京参观学习,苏里亚在天安门城楼,给毛泽东主席敬献了布朗族亲手制作的高档贡茶——小雀嘴尖茶。


苏国文作为布朗族末代头人苏里亚之子,肩负着重大的传承使命。父亲苏里亚病重时,将未竟之事嘱托给了苏国文。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与布朗族最后的王子苏国文对话


建学校成为苏国文践行父亲遗愿的重要一步。


过去,布朗族的文化传承靠口口相传,导致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1964年,17岁的苏国文成为芒景布朗族中有史以来第一位人民教师,并长期致力于扫盲工作。


除了建学校,苏国文还致力于续写《芒景布朗简史》。他四处搜集资料,召集懂史料的老一辈布朗族人开会,记录并整理口述史料。


2005年,苏国文在缅甸边境地区发现以布朗文编撰的古籍《芒景村志》《布朗族大事记》等古籍。他欣喜若狂,用数月的时间,将内容全部抄录,带回景迈山。


此外,他还重建了帕哎冷寺,动员布朗族人捐献资料,将祖先的塑像、原始的压茶饼工具、祭祀所用面具、古老的布朗族日历等陈列在寺庙中,使其成为一座小型的布朗族历史博物馆。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参观布朗族古物陈列


苏国文对古茶树更是充满热爱。他深知,茶叶不仅是布朗族的经济来源,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座茶园都有一棵茶魂树。2006 年开始,我把文化和茶融合在一起来做——也就是说,用文化来引领经济,用经济来支撑文化。”


他积极引导村民进行生态茶改造,由早前的一年采三季改为一年采两季。


“为了保护这个茶树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现在改为春季和秋季采茶。” 苏国文解释到。


退休十多年来,苏国文亲眼见证了景迈山的变化,也更加坚定保护古茶树和传承茶文化的决心。他每月15日坚持在景迈山开设茶文化课堂,为当地人讲授景迈山古茶林文化的历史、内涵、价值等。


他以茶叶为纽带,将布朗族的文化和历史传递给更多人,让布朗族茶叶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意义得以延续和发扬。


行进中的“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


车队缓缓驶离景迈山,然而,这片神奇土地所绽放的耀眼光芒却依旧延续,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既是自然赐予的无价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熠熠生辉的结晶。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各民族的团结一心,感受到了生态的和谐之美,领略到文化的传承之力。它如同明亮的灯塔,激励我们珍惜辉煌的历史、用心呵护自然,坚定传承文化,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中国探险协会会员、天璇队领队王成如是说。



 特别鸣谢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鸣谢沿线省文旅系统鼎力支持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广西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

澜沧县文化和旅游局

(排名无先后,依据活动线路途经排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