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多样性公益计划”向达里雅布依乡交付捐赠车辆


由中国探险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及212越野车联合主办的“为守护而行”行动,2025327日走进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达里雅布依老村,于漫天黄沙飞舞中,在老村网红打卡点举行保护文化多样性公益计划的捐赠车辆现场交付仪式。



来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央视新媒体中心、人民网新疆频道、公益时报等媒体代表见证交付。


中国探险协会副秘书长蒋琬文对212越野车积极参与中国探险协会发起的“保护文化多样性公益计划”表示感谢。她说:达里雅布依这个古村落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个典型样本。为了保护文化多样性、让这里的民俗文化得以延续,中国探险协会2023年和达里雅布依乡人民政府签署了结对帮扶协议,包括义务为达里雅布依乡培训一批探险领队,希望每一个探险领队都可以成为一个流动的旅行社,将达里雅布依老村作为一个探险旅游目的地去运营;也包括向212越野车这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征集如越野车等助力当地生产经营和发展的物资、设施。希望通过中国探险协会和参与公益行动的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能够让古村落这一类的文化样本保留下来。也希望这里的年轻人成为探险领队后,通过开发旅游就可以生活得很好,同时把家乡的文化保留、传承。


达里雅布依老村

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党委书记、党校校长林思阳对中国探险协会、212越野车以及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这么多年来中国探险协会一直关心、关怀着我们达里雅布依的发展。特别是这次联合212越野车一起,开展'为守护而行'的公益活动,积极帮扶达里雅布依。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关怀和帮助下,我们达里雅布依乡的文旅事业会越来越好!


212经销商代表向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人民政府现场交付捐赠的2辆工作用车。


双方以212 T01车模象征工作用车在现场进行交付



 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 发起文化多样性保护计划 


联合国教科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增加了每个人的选择机会,是发展的重要源泉,它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同时还是人们满足智力、情感、道德精神的手段。在走向多样化的当今社会中,必须确保属于多元的、不同的和发展的具有文化特性的个人和群体的和睦与共处。各国应在相互信任与理解的氛围下,尊重文化多样性,因为只有宽容、对话及合作,才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佳保障。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决定:批准在第3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标志着我国对保护好人类文化多样性工作的极大重视。


20232月,中国探险协会发起“保护文化多样性公益计划”,希望通过搭建公益平台,延请社会各界参与到推动文化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


中国探险协会与达里雅布依乡人民政府签署结对帮扶协议,选定达里雅布依村作为“保护文化多样性公益计划”的首个试点,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把达里雅布依村打造成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样本,成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可以彰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特性的优秀案例,体现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并从达里雅布依开始,以点带面,推动全国文化多样性保护工作。




 关于达里雅布依 

 

达里雅布依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腹地,被中外考古探险家称为世外桃源的绿洲,因地理位置偏远、道路不畅,而鲜为人知。达里雅维语意为河流,布依意为河岸。


塔克拉玛干腹地


1896年,斯文赫定发现了这个世外桃源。他在《亚洲腹地旅行记》中如此描述:树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隐者,连中国皇帝管理新疆都不知道。在斯文赫定发现这个大漠中的原始村落之前,达里雅布依的存在几乎无人知晓。


达里雅布依距离和田市近300公里,但其中100公里没有公路,必须在沙漠中穿行,需七八个小时才能抵达。车行只能沿着克里雅河两岸、跟随前方的车辙,没有路和路标,且需要在一座座大小沙丘上翻越。



神秘的达里雅布依人生活在这片大漠中,他们自称是四百年前迁徙到此,但在历史记载中尚未发现依据。


据悉,1982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寻找石油的工程车,从和田地区由南向北,往沙漠中央去寻找石油。在沙漠中行驶近200公里时,勘探队员竟然发现一个村落。而村民们看见拖着巨大烟尘驶进来的汽车也受到惊吓,转身就跑。当时甚至传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发现野人的消息,一度震惊了世界。这个村子就是达里雅布依。事实上,这个村子一直属于于田县木尕拉镇管辖,只不过因远在沙漠腹地,跟外界很少来往,久而久之,人们都淡忘了它的存在。从石油勘探队发现后,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尽管逐渐为世人所知,后来于田县也在此设置了达里雅布依乡,但由于交通和地理条件限制,达里雅布依人长期过着相对封闭和简单的生活。


达里雅布依老村


达里雅布依的村民之所以能够与世隔绝地生活在沙漠中央,是因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一条河流,来自于昆仑山的雪山融水,从南向北流向沙漠中央——克里雅河,滋养了狭长的绿洲带,长了很多小的灌木和沙生植物。这条河流虽最终消失在沙漠中,沉入地下,在尽头形成一个面积很大的绿洲,达里雅布依就在这片绿洲,所以村民们能从地下抽水,维持生活。



达里雅布依方圆几百公里都是无人区,因此,这个村子成为一个避世的世外桃源。而且,至今都无人知晓达里雅布依村人从哪里迁徙至此。有人分析,认为他们是罗布泊人的后裔。


在国家和当地政府帮助下,达里雅布依村不仅村民居住的房屋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村教育水平也大幅提升,整个村域内有4所幼儿园、10所小学、1所中学。


达里雅布依新村


2017年,虽然村中的绝大多数居民迁往政府为脱贫攻坚而建设的易地扶贫安置点,但依然有村民选择传统生活方式,留在村中,住在用芦苇、红柳简单搭起的笆子房里,守着四百多年不熄的炉火,吃着传统的库麦奇,养一群山羊。


达里雅布依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神奇的自然景观,已经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自然人文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界旅客来到这里,探索人类顽强的生存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