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王铁男:走通158年无人踏足的秘道


王铁男


他被誉为新疆户外第一人,1998年成为首位登顶博格达峰的中国人。

1999年首次登顶慕士塔格峰时,险丢掉性命,

冲顶前肺水肿复发,下撤掉入冰缝受困一夜。

生涯共8次登顶博格达峰,5次登顶慕士塔格峰,2018年在62岁登顶珠峰。

他把探险过成了生活,还沉迷于探寻昆仑古道,

从克里雅古道到克里阳古道,再到桑株古道,

2023年10月带队走通喀什塔什古道,让158年无人踏足的秘道“重见天日”!



2017年5月16日,被誉为“新疆户外第一人”的王铁男一行11人,向珠峰峰顶发起冲击,并于当日抵达海拔6500米的C2营地。

次日,他们又成功来到海拔7200米的C3营地。

本来他们计划于5月18日下午2点,抵达海拔7900米的C4营地,然后休息4小时再冲顶。

可人算不如天算,随着风越来越大,能见度骤降,计划被彻底打乱。

直到5月19日凌晨2点半,一行人才从C4营地出发,并于4小时后抵达海拔8500米处。

此时,风力已达八级。每向上走一步,都面临着不可预知的风险。


但魂牵梦萦的峰顶就在“眼前”,谁能轻易放弃?所以,王铁男和队友们打算坚持冲顶。

结果夏尔巴队长不干了,拦住王铁男,命令他立刻下撤。

王铁男仍不死心:“我能登顶。”

夏尔巴队长直接急了,对王铁男吼道:“在这样的风速下,强行登顶是不可能的,不光你们会死,夏尔巴也会死。我们都有家人,为了他们,我们必须下撤!”

王铁男最终还是听了劝,与队友们集体下撤,此次珠峰之行就此终结。

“下来之后,有的队员埋怨我先下撤,但我一点也不后悔,生命是第一位的。”王铁男说,“经过这么多年的攀登,我的登山理念也在变化。所以,下撤并不代表着失败,你该放弃的时候还是要放弃,人对自然的抗拒是有限的。”

一年多之后,62岁的王铁男总算如愿登顶珠峰。

如今再谈2017年的下撤,在首届中国探险者大会上被评为“中国十大探险家”的王铁男感慨道:“如果时光回到1998年,同样的情况下,我拼了命也要登上珠峰峰顶。”



01

首位登顶博格达峰的中国人


拼命,是王铁男探险人生的重要标签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出现登山热,王铁男也加入其中。

在乌鲁木齐长大的他,对被誉为“众山之神”的天山山脉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无比憧憬。1997年,41岁的他第一次尝试挑战博格达峰。

第一次尝试,他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途中,他患上高山肺水肿,脸因为缺氧变得又黑又肿,还伴有心竭肾衰,甚至一度陷入昏迷,情况极度危险。

幸好两个采雪莲花的哈萨克族少年发现了他,并将他送医。经几天抢救,他才脱离生命危险。

就在王铁男出事当晚,尚不知情的妻子做了一个噩梦,梦到王铁男在阴曹地府,两人阴阳相隔,互相呼喊彼此的名字,但却怎么都够不着。

从噩梦中惊醒的妻子发现,自己竟在睡梦中被吓尿了床。

医生告诉王铁男,他的病会复发,不能再登山了。

但缓了1年后,王铁男在1998年背着自制帐篷,穿着军用大头鞋,绑着没有前齿的冰爪,再次挑战博格达峰。

那时,他和同伴没有所谓的登山理念,一心只想着为新疆增光、为中国增光,因为当时还没有中国人登顶过博格达峰。

博格达峰是王铁男登山梦的起点

“那时候就觉得,攀登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王铁男说,“也是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拼了命也要去登。”  

也许是这种心理“作祟”,他和同伴走了一条非常规线路。登上去后,到了一个十来米高的悬崖。

在那个悬崖上,就能看到博格达的顶峰。过于兴奋的他们,脑袋一热,没去想回来怎么办,直接从悬崖上跳下去,落在厚厚的积雪上。

后来,他们顺利登了顶,但回撤到这个悬崖处时却傻眼了,因为他们上不去了。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另辟他径、铤而走险,顺着几乎垂直的冰槽,一点一点倒着下。

“那个冰槽下去,就是1000多米的悬崖。”王铁男说。

虽然很危险,但他们还是安全撤到海拔5080米的营地,此时已是夜里12点。

王铁男成为首位登顶博格达峰的中国人

“那是一次特别危险的下撤,”王铁男说,“但那时候就是不要命了,反正你不从那下,你就是个死。”

“所以在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登山理念,也没有什么安全概念,就是为国争光,拼了命地攀登。”

就这样,王铁男成了首位登顶博格达峰的中国人。



02

首次登慕士塔格险些丧命


1999年,王铁男又将目光转向被称为“冰山之父” 的慕士塔格峰。

镜头下的慕士塔格峰

对此,他笑言:“登上博格达峰之后,个人比较膨胀,然后就想着去登慕士塔格峰吧。”

王铁男的妻子起初并不赞成,因为她时时刻刻都在担心丈夫的生命安全,但也知道拦不住他。

一开始,一切都很顺利,但到了慕士塔格大本营,王铁男的高山肺水肿意外复发。

队医见状,让他立刻下撤到低海拔地区。后来,他在海拔3000多米处的一户牧民家里,休息了一周。

王铁男1999年第一次冲击慕士塔格峰

虽然身体仍特别虚弱,王铁男还是再次向慕士塔格发起冲击,并成功登顶。

下撤时,队友很快就不见了踪影,只剩他一人慢慢往下走。

“下的时候,意识已经不是那么好了,” 王铁男说,“就跌跌撞撞地往下走。”

好不容易下撤到最后一个营地,一头钻进了帐篷里。他不仅没吃没喝,还感到特别累,很快就睡着了。

等他醒来时,已是第二天下午。

“我当时觉得,再不下去,可能就下不去了,”王铁男说,“因为帐篷里没有烧水的炉子,连水都没法喝,更甭提吃饭。”

没办法,他只能吃了两口雪,但又感觉太冷。幸好口袋里装了一些糖,他拿出来吃了几块。

此时的他,身体已非常虚弱,而且又赶上大雾,步履维艰。

就这样走着走着,王铁男突然发现一顶帐篷,这让他陷入狂喜。

走近一看,帐篷里有两个外国人,一男一女。

“我跟他们说,我已经不行了,实在走不动了,一步都走不动了,”王铁男说,“但我每说一句话,那个男的就给我递过来一杯水。”

与此同时,这个外国人还不停地跟他说:“快点,快点,你的营地就在不远处了。

意思很明显——他们不想收留王铁男,并催他快走。

王铁男陷入绝望之中,但也只能继续往下走。当时天色已黑,雾又很大,几乎什么都看不见。

每走两步,他就探一探脚底下有没有之前的脚印,然后再继续走。

但走着走着,他就走偏了,也找不到脚印了。

“这也没办法,我只能下意识往下走,然后突然就觉得脚下踩空,掉入海拔6000多米处的冰缝里。”王铁男说,“掉下去之后,当时就上不来气了。”

等能上来气之后,他站起来活动一番,腿没断,身体其他部位也没事,只是没了一个皮帽子。

“幸运的是,那个冰裂缝特别宽,”王铁男说,“如果是窄裂缝,那可能就没命了。”

冷静之后,王铁男借助冰镐往上爬。等到了裂缝边沿上,他疯狂大喊:“Help me(救命)!”

结果,那个外国人听到了,并拿灯往王铁男的方向闪。

趁着有光亮,他继续往下走。

走了一小会儿,灯灭了。他继续大喊“Help me!”,灯再次亮起。

就这样,反反复复了几次。之后,那个灯再也没亮。


王铁男事后才知道,那个外国人去了他们的营地,拿着雪杖敲王铁男队友的帐篷,但队友们听不懂外国人说的是啥意思,所以也不敢出来。最后,那个外国人就回去了。

“我当时就在那等着,也不敢下了,没有灯照着,怕再把路走偏,掉到哪个裂缝里就完了。”王铁男说,“我在那等了好长时间,风特别大,冷得不行。如果在那里待一晚上,我可能就没命了。”

无奈之下,王铁男只能顺着脚印又爬了上去,回到裂缝里面,待了一晚上。

“我觉得,那一晚是我生命当中最漫长的夜,”王铁男说,“我一直等着天亮,但它就是不亮。”

在煎熬中,他的意识开始有点恍惚,但他一直告诉自己:“不能睡着!不能睡着!”

为了抵御彻骨的寒冷,他需要不停地活动双手和双脚。

“与此同时,我也想的特别多,就是胡思乱想。”王铁男说,“我们出发前,每人买了10万块保险。我不是得过高山肺水肿吗,所以我就买了20万。即便我没能走出去,至少还能给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子留下20万。”

在那个年代,20万并非小数目。

终于熬到天亮,王铁男一爬上来,就看到了队伍的帐篷。

这一夜,他不仅冻伤鼻子和脚,脚趾的指甲也全部被冻掉。



03

走通158年无人踏足的喀什塔什古道


事后,听到王铁男轻描淡写地讲述掉入冰缝的凶险时,他的妻子泪流不止。

在一篇撰写丈夫的长文中,她曾如此写道:“他迷上探险后,可以说是在玩命,而作为深爱他的我,则是陪着他玩心跳。”

至今为止,王铁男已8次登顶博格达峰,5次登顶慕士塔格峰。

其实,王铁男真正走上探险之路,要追溯到1989年徒步穿越博格达。从那时起,他就不断深入新疆的茫茫沙漠、戈壁和雪山之中,再也不能自拔。

他的主要探险活动,除了登山之外,还包括徒步。

1992年,他曾跟随日本文化考察团,徒步到过罗布泊的楼兰古城,这次探险导致90多峰骆驼惨死沙漠,至今仍让他倍感遗憾。

王铁男1992年曾到访楼兰古城

2001年,他曾与一群探险爱好者徒步进入塔漠的尼雅遗址,致敬斯坦因发现尼雅遗址一百周年。

同一年,他组建了一支民间探险队,进入夏特古道,不过在涉河过程中,队友董务新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不幸遇难,让他深深自责。

王铁男曾率队进入夏特古道

在这之后,王铁男与昆仑山古道结下不解之缘,开辟了夏特古道、克里雅古道、桑株古道、克里阳古道等多条经典徒步探险线路。

2023年,66岁的他又将目标锁定在喀什塔什古道。

喀什塔什古道的历史记载可追溯至1865年,当时英国测量师威廉·约翰逊带领50人的骡马队伍,成功穿越从喀拉喀什河谷的哈吉兰干(今大红柳滩)到和田的路线,并发表了相关的探险报告。

由于喀什塔什古道的穿越难度极大,所以自约翰逊的记载之后,它就“消失”在历史的迷雾之中,再也无人踏足,更不用说走通。

2023年7月,王铁男组队开始挑战喀什塔什古道,但由于正值夏季,气温较高,冰雪迅速融化,在比仁其尕河谷涉河难度极大,所以选择回撤。

等到10月中旬,王铁男组队再出发,从大红柳滩进入。出于安全考虑,他们选择从南向北穿越。如果从北向南穿越,很可能会遇到大雪封山,非常危险。

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每个人都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第一天,他们就翻越了海拔5850米的英吉达坂。翻过去后,等待他们的是深厚的积雪,每迈一步,都很艰难,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

第二天,他们要翻越海拔5598米的纳亚可汗达坂。与英吉达坂相比,纳亚可汗达坂更难走。走到晚上,他们也没能翻过去,到山脊就走不动了。

王铁男艰难向上

“当时,我们的体力已完全透支,”王铁男说,“所以做了一个非常规的决定,在海拔5240米的山脊上扎营。”

为了减轻负重,他们没带高山帐篷,而轻量化的帐篷扛不住风,好在那晚并未刮风。

“一旦刮风,”王铁男说,“我们整个就完了。”

第三天,他们翻越了纳亚可汗达坂,然后继续拼命往前走。

路上,除了面对零下28度的严寒,他们还要克服多石的山谷和险峻的峡谷。更痛苦的是,他们必须频繁涉水过河,达近百次。

王铁男一行人频繁涉水过河

“本来准备了插秧用的袋子套在脚上,但7月去的时候就坏掉了,”王铁男说,“所以只能穿鞋子蹚。而且,很多石头上都有冰,也不敢踩,只能在水里走,这样才不会滑倒。”

结果等早晨起来,鞋冻得硬如石头,根本穿不进去,所以只能先烤鞋子,再出发。

在历经8天7夜、徒步近100公里后,王铁男和队友们终于完成穿越,从喀什塔什乡出山。

王铁男带队走通了158年无人踏足的秘道

整个过程,用王铁男的话说:“太难了!这是我探险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次!”

这种难,不仅指徒步过程的艰辛,还包括喀什塔什古道的原始和蛮荒。

王铁男在厚厚的积雪上写下“喀什塔什”

“在这个古道里面,基本看不到人走过的痕迹,”王铁男说,“所以它是所有昆仑山古道里最难的一条,没有之一。原来说克里雅古道最难,但起码那里还有人走过的痕迹,不像喀什塔什古道,全是在大石头上走,在河道里面都找不到扎营的地方。”



04

探险就是一种宿命


作为必将载入中国徒步史册之举,走通喀什塔什这条158年无人涉足的秘道, 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是让喀什塔什古道走出历史迷雾,重回人们的视野,并促进昆仑古道的研究。

“这条古道历史上有人走过,但国内的专家和学者却没人写过这个古道,”王铁男说,“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让一个沉寂了150多年的古道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其次是重新开辟一条线路,让极限探险爱好者可以去挑战。

说到这些时,王铁男脸上的满足感溢于言表。

或许,这就是探险对于个人的意义——挑战自我之后,享受常人无法体验的满足和愉悦。

当然,年龄不同,地点不同,感受也不一样。

1998年成为首位登顶博格达峰的中国人时,王铁男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折射了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情感。

2018年登顶珠峰时,王铁男反而特别平静。

王铁男2018年登顶珠峰

“好多人问我说,你为啥登顶以后那么平静,没有一点激动?”王铁男说,“我觉得,一个真正的攀登者,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更享受的是攀登的过程。”

但在他心中,从1989年开始探险至今,其他再怎么变,有一点却矢志不渝——在路上,不能停。

早在2007年,在一次去西藏骑行的返程路上,为了躲避突然横穿马路的放羊娃,王铁男骑着时速90码的摩托,被重重甩出去十几米,幸得驻地武警部队营救,才捡回一条命。

不过,他的右膝遭遇粉碎性骨折,做了一次大手术,看起来登山已再无可能。在这之后,他确实有很长时间不再登山。

但到了2017年,当有机会登珠峰时,他还是义无反顾,并且跟妻子保证:“这是我最后一次登山!”

冲顶失败后,他在第二年又想重新冲击珠峰,甚至还拿出了常年积赞的二十多万公积金。

他的妻子明白,她的担心是真的,不想让他去也是真的,但拦不住也是真的。

三十多年来,次次如此。

所以,即便年近古稀,他仍坚持走通了158年无人踏足的高虐、高风险秘道。

对他来说,探险不仅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宿命。

“像我这种人,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老得再也登不动山了,”王铁男曾如此说,“一种是把生命彻底托付给雪山。”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