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缅边境,邂逅自然与历史传奇


 编者按 


从1949年到2024年,是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励精图治的75年,也是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75年。从建国初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到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及至党的二十大,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的发展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为向共和国75周年诞辰致敬,中国探险协会联合鸿蒙智行,隆重开启2024“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环国境线探险活动。

2024“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环国境线探险活动,以北斗七星命名了7支车队,每队7辆车,从7条不同线路的起点出发,首尾相接,历时15天至20天,途经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普兰、霍尔果斯、红其拉甫等16个边境站点,全程3万余公里,最终回到北京永定门,完成本次环国境线探险活动闭环。

车队的行程,除3条国道,还将抵达边境的乡道、县道,打卡部分重要边境国门、哨所,行程中将遇到江河、雪山、草原、沙漠、戈壁等各类地形、地貌。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探访德昂族的酸茶坊


9月29日,“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7支队伍之一的天璇队从腾冲出发,沿着国境线,向深圳行进。

中缅边境线,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南腊河口起,到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库阳山口止,全长2186公里。而云南省内的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州,与缅甸的接壤处,近在咫尺。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航拍的一条瑞丽江隔开两国,左边是缅甸,右边是瑞丽市

事实上,站在中缅边境线,你甚至可以一眼望到缅甸的山川和村落。在探索中缅边境的旅途中,不仅可以欣赏到绝美的自然风光,还能深刻感受到两国文化的交融共生。


 中缅边境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 

中缅边境的自然风光令人叹为观止。“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环国境线探险活动中,天璇队先后来到以“火山热海”闻名的腾冲、拥有“一寨两国”独特景象的银井村,以及烧毁后重建的翁丁古寨。


行进中的“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


腾冲火山地质公园是我国四大火山群之一,拥有丰富而壮观的火山地貌。景区内,一座座火山犹如大地的雕塑,形态各异。


圆锥状火山,线条流畅,高耸入云;盾状火山,外形较为平缓。它们都展现出独特的地质风貌。

这些火山,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由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共同作用形成。它们见证了大自然的巨大力量,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宝贵窗口。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航拍的腾冲火山地质公园

如果说腾冲火山地质公园是中缅边境上独特的自然景观,那么“一寨两国”则是边境上独特的人文景象。


天璇队驱车抵达位于云南省瑞丽市姐相乡银井村,在村庄中间有一块71号界碑,这块1969年中缅勘界时树立的界碑,将村子一分为二。界碑西北,属中国的一侧,称为银井村;界碑东南,属缅甸的一侧,则是芒秀村。


中缅国境以竹篱笆、水沟、田埂和村道为界,形成了“一寨两国”、“一井两国”、“一家两国”等独特景观。



“村子里有许多‘一’和‘两’,代表着两个国家百姓共同分享的资源,比如一口水井,两国人民共同饮用;一座佛塔,供两国有宗教信仰的民众一起瞻仰。”中国探险协会会员、天队领队王成介绍说。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打卡一寨两国景区

虽然这条边境线从地理上隔开了两国,但处在边境线上的银井和芒秀两个村寨的村民,却一直“相融”。


中缅两国都给予了村民自由跨过边境线的权利。对于本村寨的村民来说,他们可能去邻居家串个门,就需要跨过边境,一天之中可能会数次跨过这条边境线。


在这里,可能会有中国的瓜果生长到缅甸的地界,也有家禽跑过边境线,到另一个国家去下蛋,甚至是村中的大狗都会来来回回地在边境线上行走。


村中的两国人对此没有任何介怀,他们常常互通有无。跨境收割、跨境耕作也十分常见。


中国探险协会会员、天璇队领队王成感慨地说:“周总理曾写下‘君住江之头,我住江之尾’,说的正是这里。边境上的‘一寨两国’充分体现了中缅两国的友好往来。”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拍摄到的
周恩来总理1956年手植树(左侧)和缅甸前总理吴巴瑞手植树的纪念碑(右侧)

我国的基础教育设施相比缅甸更为完善。于是,缅甸的居民大多选择让孩子穿过边境线,来银井村这边上学。

这些小留学生都被发放了优先候检入境卡,可以一天之内多次踏过中缅边境线。而且,在经过边境线的时候,还有中国的武警叔叔亲切护送。

“这些缅甸小朋友到银井村来上学,享受着和中国小朋友一样的待遇。这充分体现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来到这里,能深刻体会到何为‘美美与共’与‘和而不同’。”王成感慨地说到。

在沿着国境线考察中,天璇队还探秘世界佤乡、秘境沧源——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来到翁丁古寨


翁丁古寨的姑娘热情地介绍说:“我们的房子结构最主要的就是用茅草、树木、竹片搭建而成的,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


谈及当地传承千年的习俗,中国探险协会会员、天璇队领队王成补充说:“木鼓被佤族人称为‘通天神器’,在战争以及其他重要仪式的时候,就会敲响木鼓,大家也就会聚集在寨老旁边。”


这些独特的民俗、民风和景象,蕴含着中缅边境少数民族勤劳质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体现着多元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并存与融合。也是中缅两国人民长期友好的绝佳例证。



 中缅边境历史 


中缅两国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近代以前,中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经过正式勘定、现代意义上的边界线。两国之间的边界,更多是基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习惯和民族分布等因素来大致划分。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打卡中缅边境的畹町口岸

19世纪,英国逐步占领缅甸,并将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后来,出于自身殖民利益的考虑,英国以随时关闭滇缅公路相要挟,开始对中缅边界进行重新划分和界定。

1886年至1941年间,英国政府与中国清政府、民国政府先后签订了8个文件,对中缅边界做出规定,但仍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缅两国都积极致力于解决边界问题。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两国发表《中缅两国总理会谈公报》。鉴于中缅两国边界尚未完全划定,两国总理认为,有必要根据友好精神,在适当时机,通过正常外交途径,解决此项问题。

1960年10月1日,周恩来总理和缅甸总理吴努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亚洲国家之间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光辉范例。

1961年10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中缅边界问题得到完全解决,缅甸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解决历史遗留边界问题的国家。


 滇缅公路——和平之路

滇缅公路,又称中缅公路。在二战时期,这条公路的修建成为至关重要的战略举措,成为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


1942年,日本侵占马来西亚后,开始入侵缅甸,企图切断滇缅公路,让外国援助中国的物资以及中国从国外购买的物资无法运到中国国内。


为了保卫这条“抗日生命线”,中国组建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历时半年,转战一千五百余公里,多次挫败日军,特别是同古保卫战、仁安羌解围战,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未曾遇过的猛烈抵抗,付出了重大代价。


中国远征军的贡献,不仅在于军事上的胜利,更在于为中缅两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注入了强大力量。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守护了中缅公路,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滇缅公路的意义更加重大。


它促进了地区稳定。中缅边境地区地势复杂、林木密集、山高沟深。它的存在,加强了双方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解决边境地区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止不稳定因素的产生,维护了地区和平与稳定。


它增进了人民友谊。中缅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跨越千年。通过它,双方在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不断加强。


它还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成为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为缅甸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缅公路作为连接中缅两国的重要通道,为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了保障。


通过加强互联互通、扩大贸易投资、密切地方合作和深化人文交流,中缅两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此次2024‘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环国境线探险活动意义重大。”中国探险协会会员、领队王成说。


"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中缅边境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缅两国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友好情谊。相信未来,中缅两国将继续携手共进,共同书写更加美好的篇章。"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璇队打卡瑞丽市傣王宫


特别鸣谢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鸣谢沿线省文旅系统鼎力支持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广西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排名无先后,依据活动线路途经排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