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王朝一夜消失之谜


在中国历史上,神秘消失的古国和文明不在少数,如古蜀国、精绝国、楼兰古国、西夏王朝等。


而在西藏阿里,也曾有一个王朝,盛极一时,延续七百多年。但就在三百多年前,却一夜之间神秘消亡,留下未解之谜,至今无定论。


它,就是古格王朝。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约从公元9世纪开始,由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所建立,至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

古格王朝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在鼎盛期曾遍及西藏阿里全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更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开古格王朝的湮灭之谜,国家文物局于1985年组建了“西藏阿里文物考察队”,对古格王国遗址进行全面考古工作。当时,中国探险协会理事、著名文化探险家宗同昌先生就是考察队的一员。后来,宗同昌先生连续多年来西藏阿里进行文化考察,且频频造访古格王国遗址。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权队所拍摄的古格王朝遗址

2024年10月8日,宗同昌先生作为“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环国境线探索活动的文化顾问,再次回到阿里地区札达县札布让村——古格王国遗址。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环国境线探索活动,由中国探险协会和鸿蒙智行联合发起,旨在造访、考察国境线上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共和国75周年华诞献礼。



39年前“拿命”在阿里地区考古  

重返熟悉的古格王朝遗址,宗同昌先生感慨万千。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的天权队造访古格王国遗址

早在1961年,古格王国遗址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关于遗址的历史、文字和图片资料,却常年处于空白状态。


直到1985年,国家文物局联合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邀请陕西考古所、四川大学和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组建西藏阿里文物考察队”,对古格王国遗址进行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官方考古行动。时任故宫博物院文物摄影师的宗同昌先生,由此与古格王朝抢救保护工作结缘。


“一晃就39年了!”宗同昌先生笑着说,“当年来的时候,我还是三十多岁的小伙子。”


宗同昌先生出生于1949年,是中国资深的文物摄影师和文化探险家,不仅曾考古考察罗布泊、楼兰古城、太阳墓地、巴里坤古城,更因参加中日联合沿北纬39度线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活动,成为全队唯一完成全程徒步穿越的队员,创造了世界探险史的纪录。


当年,心怀探究古代文明的情怀,宗同昌先生跟随国家考古队,历经14天艰难跋涉,才抵达古格王国遗址。


“当时去往古格王国遗址,都没有正经的路。”宗同昌先生说,“而且,过河也需要人先去趟水(了解水深),才能把车开过去。有时,车还会陷在里面,费很大劲儿才能开出来。”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文化顾问宗同昌先生1985年考察古格王国遗址时留影


而初见古格王国遗址,宗同昌的第一感受是“震撼”。


“当时,遗址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刚发生了一场战争,到处都是防卫墙、碉堡、盔甲、弓箭等等,景象很凄凉。”宗同昌说,“虽然距离古格王国消失已过去300年,但它所在的地方属无人区,来的人很少,所以基本保持了原状。”


很快,考古队便开始“收拾残局”,把盾牌、盔甲、箭头等收集到一起,放到窑洞中进行保护,避免再被风吹日晒、雨淋。


随着考古挖掘进程,宗同昌先生和队友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战争“痕迹”,并深刻认识到当年战争的残酷。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堆满尸体的干尸洞,里面重重叠叠的有很多层干尸,气味很难闻。”宗同昌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们还找到了一具比较完整的干尸,两只手交叉着,好像是临死之前挣扎的样子,很容易让人痛恨战争的恐怖和残酷。”


由于阿里地处高原,空气稀薄,长时间艰辛的考古工作,让队员们经历了如今难以想象的艰难考验。而且,考古队没有随队医生和厨师,一切都需自己动手。


“我们当时连喝水,都是找人去打河沟里渗出来的水。”宗同昌先生忆及当年时说。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文化顾问宗同昌站在古格王朝遗址考古工作期间住过的宿舍

后来,宗同昌先生的身体也扛不住了,开始发烧。在高原地区发烧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如果持续发烧,可能演变成肺水肿、脑水肿,则随时将有生命危险。

当晚,宗同昌先生甚至担心第二天自己还能不能再醒过来,还把三十多年的人生做了一次复盘。幸运的是,依靠顽强的意志力,他熬过了漫漫长夜,在队友的照顾下,靠几碗绿豆汤,在卧床3天后,重新站了起来。


  古格王国遗址都发现了什么?


古格王国遗址坐落于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畔土山之上,主要分为3个区域:窑洞区(主要是民居)、宫殿区(主要是寺庙)和王宫区。整个遗址面积约18万平方米,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权队拍摄的古格王国遗址

随着1985年开始的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先后组织的对古格王朝遗址的考古发掘,宗同昌先生和队友们在此有了很多新的发现,比如我国首例壁葬的女婴尸。


“她是个1岁左右的婴儿,姿势如在母亲肚子中一样,”宗同昌说,“手上还戴着一个铜手镯,怀里揣着一包盐巴和一包青稞。”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权队所拍摄的古格王国遗址中的窑洞

他们还发现一个用纸糊的骷髅面具,其背面的纸上写满了文字。经研究,确认是葡萄牙文的《圣经》片段。


“其实,曾有过文字记载,西方的传教士到阿里地区传教,但没有实物证据。”宗同昌先生说,“所以,这个面具的发现,在世界宗教考古史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遗址里保存较为完整的坛城殿里,考古队还发现了堆有一米多厚的盾牌、盔甲和马甲(穿在马背上)。而且,一个盔甲的里面,还有一条丝织品,上面有汉字,来自江浙地区。


“真是没想到,它能来这么远的地方。”宗同昌说。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文化顾问宗同昌先生瞻仰古格王朝遗址内精美的壁画

在古格王朝遗址的红殿内,还保存了许多异常精美的壁画,纪录了古格人的宗教历史、生活场景和风俗习惯,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格文化的重要线索。

古格文明中,宗教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宗同昌先生说。

再次走进熟悉的古格王朝遗址红殿,宗同昌先生仍不由地感慨古格文明的兴与衰。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权队拍摄的古格王朝遗址红殿

而藏传佛教,也是古格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研究称,公元1042年,印度佛学大师阿底峡来到西藏阿里传教,并在古格王国翻译了大量佛经。公元1076年,古格王国举行丙辰法会,通过一系列弘扬佛法的举措,使古格成为藏传佛教“后宏期”复兴运动的中心,并影响到西藏各地。


“于是,古格王国成为延续藏传佛教的重要一环,并成为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之间的文化交融中心。”宗同昌先生说。



  古格王国为什么突然消失? 

关于古格王国的规模,考古界长期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其臣民总数应达10万之多。持反对意见的则认为古格王国所在地水草贫瘠、自然条件恶劣,不可能生存那么多人。

对此,宗同昌先生说,考古队详细调查后发现,古格王国遗址周围还有几个卫星城,都属于古格王国的下属地区。

“而且,通过几处的窑洞数量来看,我觉得'号称10万臣民'应该是接近的。”宗同昌说,“另外,阿里盛产羊绒和盐巴,是以物换物的重要物资。而且,在遗址中发现的盾牌、箭杆等,都是由喜马拉雅山以南的藤子等植物打造,都是通过交换得来。”

“此外,阿里又盛产狗头金——这个是阿里很重要的一个经济来源。所以,存在了七百多年的古格王国,是靠边疆贸易一点点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但在17世纪,曾强大如斯的古格王国却突然消亡,成为迄今未解之谜。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天权队所拍摄的古格王国遗址


宗同昌先生认为,在西藏阿里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们的生存空间狭小。所以,几个部落之间,始终处于争夺最佳地理位置的状态,可能就是这种状态导致了古格王国的消亡。

事实上,古格国王遗址有几个大型碉堡,军事设施非常完善,似乎昭示着当年战争随时可能来临。

“你们看,就这么小的地方,几个部落之间还争来抢去。”宗同昌先生指着遗址感慨地说。

不过,到了如今,古格王国又被发掘出新的价值,成为中华文明的一种延续。

“它已经成为人们参观与怀古的重要文化遗址。”宗同昌先生说,“而且,现在它管理得很好,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每年来的人很多。我们上世纪80年代考古的时候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个样子。”


“鸿蒙智行丈量祖国大美山河”文化顾问宗同昌先在古格王朝遗址远眺


当年三十多岁的宗同昌先生,更没想到,自1985年开始,他便与阿里结下不解之缘,不仅往返数十次参加阿里地区的考古工作,古格王国遗址,尤为必到之地

“每次来这里,在遗址里静静地呆着,似乎能与过去的古格人进行灵魂交流。”宗同昌说。



特别鸣谢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   


鸣谢沿线省文旅系统鼎力支持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广西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西藏电视台
阿里地区文化和旅游局
札达县文化和旅游局


(排名无先后,依据活动线路途经排序)




上一篇 下一篇